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赶上或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的过程,即所谓的中原崛起。与过去中部塌陷、中原衰落等相对应,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中部崛起重大战略决策后河南人民最为期盼的大事,事关河南省1亿人口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地区发展上经历了沿海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到中部崛起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部地区崛起被提到国家层面的本身,使全国区域发展形成四大板块的基本格局明朗。作为全国,也是中部地区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中原崛起早就开始高度重视。伴随国家把中部崛起纳入全国地区发展的整体思路,并逐步进入运作状态的历史进程,如何进一步弄清中原崛起的基本问题,在中部崛起中把我们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加扎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原崛起”计划是河南省在2003年提出的经济发展计划。胡锦涛主席在视察河南时,对河南省委提出了“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因此河南省委于2003年7月召开的七届五次全会作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河南的发展要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把“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总目标,反映了河南人民“科学发展”认识上的新突破。“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则反映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先进”、“发达”、“繁荣”等定位,与中央“又快又好的发展”的要求不谋而合。显然,这个总目标,没有一般性地规定一些结构调整、效益提高、体制完善、经济开放等定性指标,也没有具体地罗列一些人均生产总值、三产结构、人均收入等定量指标,而是着眼于科学发展,从发展理念的层面,用更宽广的视野,全景式地展现未来的发展远景,从而更科学、更概括、更全面、更准确、更明晰地描述中原崛起所达到的目标,使“中央精神”在中原大地得到切实的体现。这个计划被叫做“中原崛起”计划。
基本思路
1 集中精力推进工业化
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一个区域在发展初期,首先要完成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其经济学目的是解决区域内广大人民的吃饭问题,标志是基本农产品要达到自给有余。从这个层面衡量,河南省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已经完成了这个发展任务。而在此基础上,区域发展的任务,要迅速转入以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解决“无工不富”问题,大幅度提高各级财政的收入,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应该说,河南在城市工业的带动下,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经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全省人均GDP已经达到800美元左右,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是,河南的特殊性在于,人口基数太大,密度也太大,至今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仍高达70%多,工业化的任务依然繁重,而且工业化过程会特别长。因此,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推进工业化。这是解决河南发展问题、致富问题、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的关键。全省各级干部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共同努力,完成这场攻坚战。
2 历史性地加速城镇化
2002年,河南城镇化率为25.8%,比全国平均39.1%低13.3个百分点。按照《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分析,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要达到50%以上。也就是说,要用近20年的时间,河南的城镇人口将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这的确是一项历史性任务,对于河南的现代化进程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这个目标确实任务艰巨。
3 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有上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撑,全省农业现代化就有了最基本的出路,不是过去立足于农村搞农业现代化,而是立足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面向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思路,是与全面实现工业化相辅相成的农业发展之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