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门胜景(崖门古战场、国母殿、崖门炮台、崖门大桥)地处江门新会区崖门东岸银洲湖出海口,是南宋灭亡所在地,曾发生历史上最为悲壮、最有名的“崖门海战”史事;崖门炮台建于1809年,紧扼崖门海口,形势险峻,每当春浪乍起,惊涛拍岸如排山倒海,蔚为壮观;崖门大桥是跨越崖门水道的特大型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全长1289米,跨度668米,桥下可通航5万吨级船舶,跨度之大为目前国内同类型桥梁之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景炎三年四月,年仅11岁的景炎帝病逝,由其8岁的弟赵昺即位,改元祥兴。因高雷失守,*(石匈)州势难立足。枢密使张世杰以崖山可恃,再迁帝驾驻跸崖山。
崖门依山临水,港内可藏舟,形势险要。帝驾从祥兴元年(1278年)六月初七日启航,数百船舰,浩浩荡荡,向东南进发。至二十三日,始抵新会崖门。张世杰奉帝驻跸崖山,大兴土木,建行宫三十余间,奉杨太后居中,曰“慈元殿”。同时伐木建军屋三千余间为营。其时,尚有民、兵二十余万,多居于舟中。行朝草市,诏达南粤四方起兵勤王。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初,元都元帅张弘范率领元军数万由闽入粤打败文天祥后,直扑新会崖山;元都元帅李恒也率兵船百余艘从广州驶到崖门海面,水陆夹攻崖山宋军。张世杰为死守计,焚崖山行朝草市,结大舟千余艘贯以大索,作一字阵。四周起楼如城堞,奉帝居中舟,决与元军死战。张弘范的陆军、水军汇集崖山、崖门,包围了崖门海面的宋舟,截断宋军往岸采柴草、汲淡水的路线,不断向宋舟军中炮轰和袭击。当时有千艘载满渔民义兵的乌旦船来援宋军,也被元水师冲跨,数千渔民落海,大部分壮烈牺牲。接着,元军又用小船满载茅草,灌以油脂,乘风纵火,直冲宋船,企图火攻连环船。但是宋军预涂坭桨于船蓬船身之上,火不能燃。张弘范以火攻战不克,又施诱降计。曾派出张世杰外甥韩新三到宋船劝降,遭到张世杰严辞拒绝。
二月初四日,张弘范又驱文天祥乘海船到达崖门海面,迫其写书与张世杰劝降。文天祥书《过零丁洋》诗给他,诗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滩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出了流传后世的千古名句。
张弘范诱降失败,经过一番准备,二月初六日,发动向宋军总攻了。时值春雾朦朦,细雨霏霏。元军乘潮冲入宋军舟阵,偷袭宋将左大的战船,掳去左大。跟着又夺去宋军夏御史指挥的七艘战船,宋军军心动摇。加以翟国秀、刘俊等率兵船降敌,军中大乱。张世杰欲闯入中军救帝,但时已近黄昏,阴霾四布,咫尺莫辨,遂率16艘战船冲出崖门。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先驱妻子赴海死,登帝舟奏道:“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不宜再辱。”遂背帝昺蹈海殉国。从官及宫人多随之投海死。事后,杨太后闻帝已投海殉国,亦赴海而死,南宋遂亡。第二天,崖门海浮尸10万,随波起伏,惨不忍睹。张世杰与苏刘义逃出海,欲走交趾(今越南)。五月间,舟至平章港(今阳江市海陵岛),遇飓风覆舟,葬身海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