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县县域经济以农业为特色。2010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390个, 其中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3家,农村专业合作社75家,实现农业总产值104.16亿元,占本地区GDP的86%。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亿元,增长12.0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96亿元,增长40%;实现财政收入31333万元,增长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亿元,增长15.5%。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6亿元,是2006年的3.9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5亿元,是2006年的2倍。实现财政收入3.6亿元,是2006年的1.9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全县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52.3亿元,年均增长32%;贷款余额59.5亿元,均增长35%,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年连”。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25亿元,全是2006年的6.2倍;完成工业增加值33亿元,是2006年的6.2倍;入库税金1.3亿元,是2006年的2.5倍。
农业
2011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4.16亿元,增长6.4%,其中粮食总产126.2万吨,增长1.23%,再度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生猪出栏近100万头,增长18.61%;家禽出笼2000万只,增长24%;渔业总产值达38亿元,增长12.2%;完成植树造林面积6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6.3亿元。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兴办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示范样板20多个,推广优质稻面积180万亩,优质率达到95%。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实施国土整理项目7个,建设规模17万亩,投入资金2.55亿元;完成灌区、泵站续建改造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投资22750万元。国家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种支农惠农补贴24730万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20元,增长16%。[13]
农业基础更加巩固。2006年以来有效克服了各类特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农业生产连续五年大丰收。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水稻、棉花、油料、水产品、畜禽、速生丰产林六大产业优势凸现;水稻优质率达到97.2%,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成为全省样榜;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260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80家,发展订单农业面积312万亩,获有机食品标志4个、绿色食品标志43个、无公害食品标志30个,粮食深加工园落户新沟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大中型水利灌渠、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相继建设,排涝、灌溉、防洪三大体系逐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土地二轮延包稳妥开展,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自2006年后的五年来,监利县相继获得“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中国稻米加工强县”、“全国面点师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水产大县”、“全省首批生猪出口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并成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4]
工业
2007至2011年,共投入6亿多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区四园”(监利经济开发区、容城镇工业园、新沟镇工业园、朱河镇工业园、白螺镇工业园)格局基本奠定。
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共建设重点工业项目251个,完成投资57亿元,初步形成了轻工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福娃、玉沙等58家规模企业成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工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比2006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共落实工业招商项目284个,协议引资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5.7亿元。华油科技、大和钢构、福人木业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落户监利。品牌创建取得突破,“福娃”牌大米、“福江”牌细木工板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福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15]
2011年,全县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53.8%;完成工业增加值40.8亿元,同比增长28.4%,居全市增幅排名第四名;元至12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9亿元,同比增长48.1%;实现利税6.2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32.7%。完成工业入库税金8990万元。轻工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3.7亿元,同比增长55.7%。其中轻工食品同比增长52%,医药化工同比增长38.9%,纺织服装同比增长66.9%。元至12月,三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49.2%,其中轻工食品同比增长47%,医药化工同比增长23%,纺织服装同比增长55.5%。三大产业实现利税4.8亿元,同比增长26.4%。三大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3%、88.9%、77.5%。[16]
经济改革
监利物产丰富,是全国有名的商品粮、商品油、商品棉、商品猪生产基地,尤其是产粮著名,曾获共和国粮食单产第一、湖北省县级粮食总产九连冠之殊荣。粮食质量优良,过去皇帝爱吃监利米,清代慈喜太后曾赏赐监利进贡米为“福寿米”称号,国人爱吃监利米,监利生产的“福娃米”荣获中国名牌,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同名。
一是交通快速发展,过去的监利,"有机场无飞机、有长江无港口,有公路无高速",今天,随岳高速公路贯穿监利全境,有五大立交连通监利,位于我县白螺镇连接中国南北交通的荆岳长江大桥已竣工通车,监利的区位优势已经显示出来了,并且将发挥得"中"独厚的交通枢纽作用。
二是工业快速发展。监利是农业大县,历来工业腿短,近几年,监利县委确定"以工兴县"的战略方针,城区工业园初具规模,海内外企业纷纷落户,工业产值利税成倍增长,监利多条产业链正在形成,特别难得的是监利一举争得三个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福娃”牌大米、“福江”牌细木工板, “玛丽牌”印刷本),创造湖北奇迹。
三是城镇快速发展。今天的监利县城比原来大了、亮了、美了,监利步行街、监利翔宇学校、监利迎宾大道,一大批城市标志性建筑领先湖北县市。城区的主干道纵有交通路、江城路、华容路、荆江路,横有容城大道、天府大道、常安大道、玉沙大道。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花枝摇曳。容城地区商业发达,市场繁荣,街上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新建成的购物中心常安步行街气势恢宏,富丽堂皇,是城区市民休闲、购物的美好去处。一批文化、教育、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将容城装扮得格外美丽、时尚。
四是农村快速发展。监利农村的发展变化就更大了。农民种田无负担,国家惠农政策多,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社会的生产力又如当年田产承包到户一样勃发出来了。监南沿江沿湖的农民靠养殖成为十万元户、几十万元户的比比皆是,监北农民外出做玻璃铝材生意而成为百万、千万富翁的也脱颖而出。监利农村改水、改路、改电、改厨、改厕正在快速推进中,村村通公路、通有线电视基本实现,农家子女人人享有免费义务教育,农民人人享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实现。[1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