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旧制。1952年11月15日隶河北省张家口专区。1959年5月张家口专区,张家口市合并称张家口市,张北县属之。1961年5月复置张家口专区,县隶张家口专区。1970年改张家口专区为张家口地区,县属之。1993年6月底,张家口地区撤销,并于张家口市,县隶属张家口市。2005年1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确定张北县为第一批扩大管理权限的县(市),仍隶属张家口市。补充:河北历史文化悠久,张北县素有“坝上重镇”之称,1307年武宗海山建中都于张北,同大都(北京)、上都(兰旗)并称,并成为皇室往返于大都、上都之间的巡都。明设兴和府,诸届张家口理事同知厅。1913年废厅设县,因地处张家口以北而得名。1913年置张北县,古迹有燕子城。
说起张北发展历程,我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对与否,我觉得要从张库大道说起了,因为这在当时至今对张北的发展都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张库大道起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是国际贸易运销路线,可谓历史悠久,始于明末,在清中时最为昌盛,一直到了民初便衰败了,被称为北方的丝绸之路.在此曾有茶、绸缎、布匹、皮张、毡毛、蘑菇、药材等贸易,可谓商贾云集,贸易繁盛,张北县志曰:“贸易之盛,可为全省之冠,察哈尔之精华”。 今日之庙滩村由于有张库大道中的重要位置,使自己发展的很快,至今这个村子里仍然是商人居多,仍以皮毛生意为主。
蒙古独立后,中蒙贸易和张库大道运输开始衰败,据县志记载于1929年结束了其兴盛史。
张北县古称“天闲刍牧之场”,是大漠进出中原的交通要道。自辽金元明清朝代,张北县几经兴衰变迁,废存交替,屡经更名,曾有名为:怀荒镇、燕子城、柔远镇、燕赐城、高原县、兴和城、星火城等,据县志记载,1913年张家口改为张北县,录属察哈尔特别区,1917年将张北县从张家口移来,因在张家口北边,始名“张北”,当时“住户不过二、三十户,商号不过一、二家,形似农村,甚为僻陋。”
张北自古以来便是军事战略重地,交通咽喉要地,商贾行旅、过客行人甚多,从而使这里的工商业以以快速发展。据县志记载,“到民国二十四年,城内住户增至一千七百余户,百分之八十为商户,较大的各种手工作坊和有铺面的商号达五百多家。一个五彩缤纷、日渐繁荣的商城在这时崛起。”
由于张北至古以来便是蒙汉交融地,所以一直到现在张北还有好多地名仍是以蒙古语命名的,如老龙不落,满洲不落,爬狐不落,哈拉勿素、板申图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