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源头

    30年来,甘甜的滦河水养育着津门百姓。饮水不忘思源,昨天(19日),记者重走引滦路的第一站就来到了滦河的源头——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滦河水从这里出发,涓涓流入百姓家中。工程通水30年来,滦河水的源头情况如何,当地政府是如何保护天津市民的生命之水的?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处燕山北麓和内蒙古高原南缘,是河北省6个坝上县之一。8月的丰宁,正是一派天蓝草绿的草原风光,气候宜人,滦河水的源头就处在这片美景之中。

  滦河源头位于孤石村旁的猴顶山上,距离最近的镇子大滩镇,还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经过长途跋涉,记者来到了水源保护地,这里草木茂盛,景色秀丽。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源地,这片水源保护地是禁止包括旅游、放牧、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可以说,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最原生态的。

  记者在猴顶山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个碗口大小的泉眼,清澈的山泉水从里面涌出,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宋志告诉记者,滦河水的源头其实就是由这样大小不一的泉眼组成的,山泉水从泉眼中流出来,经过山沟,在山下汇合,形成滦河。宋志说,现在在山上,眼睛能够发现的泉眼大概有几十个,更多的泉眼隐藏在地下,这些泉水都是天然的山泉水,可以直接饮用。

  记者了解到,丰宁满族自治县由于开发较晚,形成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粗放型经营局面。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局副局长李俊仁对记者说,由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那时候,一些泉眼的水量已经严重下降,为了保护水源,2000年5月,丰宁满族自治县全力开展生态建设,以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为主,实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等措施。

  每年种植防护林10平方公里

  在水源保护地,记者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落叶松,据了解,这些就是保护水源地的防护林。这些年,丰宁满族自治县以风沙前沿、河流源头等生态脆弱区和环城镇周围等生态敏感区为重点,大搞植树造林,每年建设面积在10平方公里左右。

  据了解,今年的防护林一期建设将在10月份结束,为水源保护地再增加一批“防沙卫士”。截至目前,丰宁满族自治县已初步构成了滦河上游水源涵养林、沿边沿坝防风固沙林、低山丘陵川地水保经济林等五大防护林为主的新机制,并采取先治后卖,反租倒包,专业户经营等形式,取得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效果。

  全县全年全天候禁牧

  虽然水源保护区的草木生长得十分茂密,然而记者发现,在山上却很难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李俊仁解释说,为了保护草木,防止水土流失,更好保证水源涵养,丰宁满族自治县实施禁牧舍饲的措施,全县实施全年全天候禁牧的政策。截至目前,丰宁满族自治县已累计减压羊59.23万只,共保护山场草地3400多平方公里。

  “山里的百姓都习惯砍柴生火,但大规模的樵采会对树林造成破坏。”李俊仁说,丰宁满族自治县为山里的百姓建设沼气池,推广使用液化气,家用电器、燃煤等取代樵采,截至目前,已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1.4万个,年减少灌木樵采3.2万吨,使320平方公里山场避免了过度樵采。

  为了保护山场,承德市和丰宁满族自治县连续多年强力实行禁牧措施。据了解,承德市最高峰时羊存栏量300万只,现在已经压缩到200万只。到目前为止,承德市建沼气池25万个,在全市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到目前,承德市已建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72个,建设垃圾池432个,设垃圾箱706个,铺设污水管网8400米。

  当地关停污染企业18家

  记者了解到,1995年以后,丰宁满族自治县先后关停电镀、造纸、化工、皮毛加工、化肥、明胶厂等污染企业18家,对酒厂、乳制品厂等企业进行环保技术改造,对鑫源钼矿尾矿库进行无渗透处理,全县78家矿山采选业,生产废水均通过尾矿库滞留沉淀回用,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在城区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3.5万吨,结束了丰宁多年直排污水的历史,确保了出县境水质达到国家II类水标准。

  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丰宁满族自治县共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53条,完成高标准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1656平方公里,构筑河流堤防123公里,每年可以减少密云水库和潘家口水库入库泥沙共158万吨。

  作为滦河的发源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这些年,为了改善滦河上游生态和水环境,承德市采取了一系列治理与保护措施,目前,承德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6.7%。承德的生态建设和保护为津门筑起了一道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保护津城的“生命之水”。(稿件统筹 邓晶龙 金凡晴 周白石 刘峦 见习记者 朱潇骁 新报丰宁电 摄影 记者 张磊 新报丰宁数码传真)

wha12(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