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一中

家乡区县: 乐都区

    乐都县第一中学简称“乐都一中”,原名“青海省乐都中学”。该校始建于1930年(民国十九年),由当时在乐都任县长的梁炳麟先生倡导创办,是青海省创建最早的中学之一。最初有学生86名,教师8名。1946年4月,乐都中学与西宁市职业学校合并,从乐都县迁移到西宁,1947年秋天又迁回到乐都。1949年第二次与西宁市职业学校合并。

   

学校简介

乐都一中座落在乐都县城仓门街,占地约35万平方米,始建于1930年9月,原名“青海省乐都中学”,1958年更名为“乐都县第一中学”,1963年被青海省人

母校古老的校门

民政府确定为“重点中学”,1989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著名中学”,2002年入选“全国名校六百家”。

学校规模 编辑本段

乐都一中校训

学校开设科目齐全,设置有普通班、研究性学习班、宏志班等班级结构。我校是青海省首届“宏志班”承办校之一,也是青海省民族教育项目学校之一。2004年有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2名,住校生902人,六州择校生195人。

办学方针

乐都一中逸夫教学楼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已任,坚持德育为首,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注重实效,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探索具有一中特色的现代学校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已逐步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新模式。毕业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达98%。98%的学生申请加入了共青团组织。近五年有16名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有1300余名学生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评为“品学兼优者”、“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指导思想

母校“宏志班”的学弟、学妹

学校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全面、三个建设、四个服务、五个面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继承发扬、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深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现有的156名教职工中,高、中级教师占81%,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5%,有38名教师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有三人考入陕西师范大学读教育硕士。我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特长。教师撰写发表教科研论文450余篇,出版专著十余册。承担了两项国家级、两项省级、四项县级教(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向高等院校输送了8033名合格新生,我校学生曾两度摘取青海省高考理科“状元”桂冠。在多年的全省会考中,我校语文、英语科目成绩稳定可信,经教育厅批准我校语文、英语科目为全省会考免考科目。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学科竞赛,有338人次获奖,有77名教师获国家、省级优秀辅导奖,有三名学生竞赛成绩突出,分别被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免试录取。有一名学生赴日本交流访问。2004年学校参加高考人数765人,有745人上线,上线率达974%,重点176人,重点线以上率达23%,本科线以上率达53.8%,应届文科百分之百上线,一名文科考生获全省第二名,多项指标创一中历史新纪录。

学校拥有先进的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理化生现代化实验室及多功能报告厅,校内设中国远程教育乐都一中地面站,安装了有线电视单向播出系统和全省一流的主干千兆校园网。正在兴建的5086平方米的集办公、实验、图书阅览、天文观测于一体的综合大楼将于2004年9月投入使用,届时学校的办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学校荣誉

乐都一中操场

学校为鼓励广大学生努力学习,激励人才脱颖而出,设有“品学兼优”。同时成立了“乐都一中贫困学生基金会”,对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735名学生进行了资助,其中645名学生已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升入高一级院校。

93年学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94年被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96年被省体委评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9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学校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受到海东地委、乐都县委的表彰。2003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今后,学校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育人为根,质量为本,全面发展,注重特色”的办学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wangxiaoping(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