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剪纸以其独特的吸引力享誉陇原。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会宁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汉唐开始,会宁剪纸逐步发展,到明清时,已盛极一时。在历史的沉淀中,逐步形成了以农耕文明为主线的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表现题材主要有花卉草木、飞禽走兽、文学戏曲人物和当代现实生活等方面,甚是广泛。
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中,我县的会宁剪纸项目有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据悉,此次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10项目。其中,我省岷县的巴当舞,入选传统舞蹈类项目;通渭县的通渭曲子戏,入选传统戏剧类项目;临夏州的河州平弦入选曲艺类项目;张掖市的裕固族传统婚俗入选民俗类项目。此次名录的公布恰逢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
据了解,目前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1219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多达3136项。
会宁的剪纸艺术,主要以剪刀、刻刀为工具,以纸为原料,以历史传统、戏由人物、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和现实生活为题材,所剪作品线条简洁、造型逼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物类剪纸,惟妙惟肖;动物类剪纸,活灵活现,或跃欲试,或憨态可掬;花草树木类剪纸,或婀娜多姿、或虬劲沧桑;现实生活题材剪纸,更是充满时代感,富于生活气息。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