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申州于宋初先后改称义阳军、信阳军,军治所不变,辖信阳县、罗山2县。今信阳地区分别属光州和义阳州,北宋初年义阳(今信阳市区、罗山县)改称信阳州,一直延用至今。光州(治所在今潢川县)辖固始、定城、光山、仙居(南宋时省入光山县)4县。原殷城县先改称商城县,后废县改为商城镇,并入固始县。信阳州属荆湖北路,光州属淮南西路,南宋时期光州始终属于宋金拉锯战南宋一侧,为南宋人民抗击金人南下的前沿阵地。
元代,蒙古人打败宋之后,划入河南江北行省。息州(金国于1208年设置,明代初年降为县,州治所在今息县县城)辖新息、褒信、新蔡、真阳(今正阳县)4县。信阳军先后改称信阳府、信阳州,辖县不变。光州辖县不变。
明代,信阳州辖罗山县、确山县。清代,信阳州领罗山县,康熙九年(1670)置南汝道,驻信阳州,领南阳府、汝宁府、汝州。
雍正二年(1724)增领光州;十三年(1735)汝州另属,更名南汝光道。
光绪三十一年(1905)增领淅川厅,更名南汝光淅道。
光州于1724年升为直隶州,辖光山县、固始县、息县、商城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