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一门艺术,用镜头捕捉光影,用光影诠释世间万象。一个痴迷摄影的人,他会为得到一张好照片跋山涉水、不辞辛劳,他更可以为记录一种生活而废寝忘餐、乐此不疲。
李金泉是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新闻摄影协会会员、肇庆市摄影学会副秘书长、肇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高要市摄影协会秘书长。2010年被评为高要市优秀文艺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肇庆十佳摄影师,2009年被评为肇庆摄影十杰。
李金泉是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摄影是他的业余爱好。可是,他却把这种爱好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比摄影专业人士还专业。打一个不大恰当的比喻,摄影就像学功夫,有人像乡下的孩子学舞狮,为的是过年时露几道散手,而李金泉则是个“摄林”中人,机不离手,闻鸡起舞,为钻研影艺着迷,没有“走火入魔”,而是渐入佳境,并因悟得精髓而精神焕发。
平常为拍摄一些新闻图片,记者和李金泉偶有接触。时常谈论的主题都是关于拍照的。说起摄影,他有讲不完的题材——
“前些天,我和影友上象山拍雨后彩虹图片,淋雨成了‘落汤鸡’。但真过瘾!”
“那天回乡下,途中遇到秋收场景图片,拍得忘记了时间,竟留老母亲在车里坐了一个小时,等我回来,她还问我去了哪里。呵呵!”
“前些天,我和几位老友到广宁拍摄晨雾图片,清晨4点钟起床上山,拨开人头高的杂草,浑身被雾水打湿,还粘上一身杂草。不过,再苦再累,我都感到值得!高山上的雾气像波涛倾泻万里,仅仅拍了十来分钟,太阳出来就很快没有了,完全两个世界。真是太美了!”
“你最近有没有拍摄高要城区新貌照片?那天,我上文峰塔拍摄城区新貌照片,你可知道?我有畏高症啊,眯着眼睛,沿着围栏躬身趴下贴着墙爬,惊出了一身冷汗,其实我很怕死。哈哈!”
看着李金泉模仿当天挑战自己极限又自得其乐的样子,我心里想到:他简直就是一个着迷摄影的“发烧友”。
无疑,相机就是李金泉最亲密的伙伴,他调侃“人在机在”,要是遇到好题材而没有相机在手,会一直后悔不已。这几年,他拍摄各类题材照片保存在4.7G的光碟就有500多张。难怪高要每逢印制各种画册,很大一部分作品都是出自李金泉的镜头。近日,在我市召开的2010年度优秀文艺作品和优秀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他一人就独得5个奖项,成为获奖大户。这无疑是来自他对摄影艺术的勤奋与执着。
李金泉从事过多个工作岗位,而对于摄影艺术则是始于新奇,到后来成了一种放不下的爱好。上世纪80年代中,有一次,李金泉看到别人只是一按快门就能拍摄出照片,他感到很新奇、很神秘,从此埋下了热爱摄影的种子。从书本的指引慢慢领会,从当年下乡为农民拍摄身份证照片,到约上数名影友畅游祖国美好山河,多年的浸淫,如今他对摄影已得心应手,摄影也令他如醉如痴。
李金泉平易近人,每当见到熟人都是笑面相迎。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对他提出“想看看您的大作”,他立即乐意地打开个人电脑,并讲述有关照片的拍摄过程与收获。
——“这张图片是《马帮》。是一个马队驮着电力设施基建材料等,由人牵着从山下往山上驮送,苦力活。”
原来这就是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金奖的作品。这组作品是如何诞生的呢?为了拍摄这组照片,李金泉一连10天在人们还在酣睡时就起床,6时多就来到位于小湘镇的建设现场,这个时候赶上马帮的人们开始一天的体力工作,把需要运送上山的货物一点点、一遍遍地往山上驮。李金泉也跟着马帮从山脚往山顶一遍又一遍地爬,和马不同的是他背的是照相机。到晚上8点钟,马帮收工,人们打着手电筒围坐一起吃着极其简单的晚饭,李金泉还要把这些场景都拍下来后才回家。原来不大愿开口的马帮人,经过几天接触放开心怀,对这个背着相机、汗流浃背跑得比马还快的他表示理解。如此比马帮还苦还累的活,他竟然高兴地说: “这不但锻炼了身体,还拍摄到难得的镜头,快乐得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