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广东传统习俗,婚嫁之前,礼饼是绝对不能少的,女家派礼饼给亲友就等于正式宣告家中有女儿将要出嫁。因此,以嫁女饼为首的传统礼饼是婚礼至显隆重的尊贵聘物。
嫁女饼始于刘备迎娶孙夫人
相传最早派送嫁女饼就起始于三国时期。当时孙权为了收回被刘备长借不还的荆州,接受了周瑜所献的“美人计”,假称要将自己妹妹嫁给刚丧偶的刘备,接刘备至东吴成亲。刘备将计就计,一入东吴境内派出兵士四处送礼饼,让刘孙联姻的喜事弄假成真,嫁女饼的习俗就这样传开了。
流传至今,派送嫁女饼习俗已成为婚礼中不可轻率的一环:一方面渲染喜庆,另一方面也是向亲朋好友宣布女儿将出嫁的喜讯。所以从制作到售卖到包装到送礼,都有着一套套“理论”。
嫁女饼的寓意
四色绫酥显吉利
广东地区婚宴最常见的嫁女饼,也叫绫酥。传统礼饼中“绫酥”与衣饰典故有关。昔日豪门嫁娶以礼饼的丰厚显示体面和气派,绫罗绸缎乃贵族之四款华贵衣料,其中“绫”最名贵。故此,礼饼就以“绫酥”为首选,喻意荣华。
绫酥(价钱在1~4元不等)有黄、白、红、橙四色之分:黄绫以豆蓉做馅,喻意贵族和皇气;白绫以爽糖或五仁做馅,代表了女方的贞洁;红绫最讲究也最贵,以莲蓉做馅,也有用冬蓉的,喻意喜庆的气氛;橙绫则有豆沙或椰丝做馅,喻意小两口今后生活金灿灿。有些绫酥中还可加入蛋黄,彰显高贵。据了解,四色绫酥的出现,代表了老百姓对新人新生活的寄托,也从另一角度看到了对老人家的尊敬。因此,正宗的广州人,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家的,都必定会按传统办事,务求大吉大利。
派礼饼很讲究
在以前,嫁女饼一般都是男方在过礼时候一担担地送去女家,以前只以“担”来计算饼的数量,1担=100斤,而1斤又分为四头或八头。四头表示1斤4个饼(大饼),八头表示1斤8个饼(细饼),从来不会说多少个饼,而会用几担、几斤和几头的说法。在派饼的时候,一定要双数,喻意好事成双,而且最少要派两个,俗称“双扁”。辈份较亲的要斤半(两斤)或以上,较疏的亲友则没有上限,可派4个至6个。
现在人们结婚,嫁女饼作为一种好的意头,在购买的时候是丰俭由人的。正宗的广州人,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家的,都必定会按传统办事,务求大吉大利。
嫁女饼“唔悭得”
时至今日,送嫁女饼的传统依旧延续了下来,但在数量上就明显减少了。据莲香楼张书记介绍,以前派送嫁女饼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以一担担的饼来计算,越多代表越是高贵,虽然现在已没有人这样派饼,但在婚礼前送上嫁女饼还是老广们必做的事。据悉,新人到莲香楼购买五、六百个嫁女饼再派送的比较普遍,其中包括礼饼券,也有些来粤工作的新客家人会学着广州的传统,在婚嫁前购买一百几十(个)派给友人。
小小的一个嫁女饼,既渲染了喜气,又宣布了喜讯,简约又富于情趣,使得这种传统习俗在崇尚实际的老广中广为流传,是嫁女的人家不愿轻易减少的一环,用俗语说就是“唔悭得”。亲朋好友说,若没有食过你家送来的嫁女饼、喜糖,就怎么都不认为你女儿已经嫁了出去。
派送嫁女饼习俗,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从制作到售卖到包装到送礼,都有着一套套“理论”,于是,民风醇厚、坚守悠久传统的老广们,在嫁女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往来亲友家派饼,他们都愿意身体力行地把派嫁女饼这一善良习俗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
嫁女饼老字号品牌
说到嫁女饼的老字号品牌,非广州莲香楼酒家和陶陶居酒家莫属了。
广州诸多老字号皆是酒楼食肆为主,唯有莲香楼乃是以“百年饼家”闻名,旧时广州的婚嫁习俗独少不了店中的“嫁女饼”,悠悠光阴一百二十年,莲香楼不仅资历最老声名远播,同时也记录了广州的民风民俗。
莲香楼,可以说是见证着广州美食发展的百年老字号!座落在繁华的上下九,莲香楼独具老西关特色的茶楼建筑。延伸入街的巨幅招牌,古朴典雅的满洲窗框,满载岭南风情的门廊,华丽的西方科林斯柱廊装点的外观立面,古色古香的茶室布局,这些别具一格的莲香楼意象,承载了百年老字号特有的气韵,是来老西关旅游的游客不可错过的绝妙景点。一年四季都有月饼出售,门庭若市。 莲香楼最为出名的是他们出产的莲蓉,而他们所产的嫁女饼更是我们广东传统嫁娶少不了的重要元素! 莲香楼的嫁女饼,有大盒和小盒之分,大盒可以摆放6~8个大饼或8~10个小饼,用于送老人家最好。有时以4个大饼搭配4个小饼,也可以悭一点。在派喜帖的时候,礼饼要亲自送给长辈,其他亲友则可以礼饼券代替,方便得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