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人物(二)

家乡区县: 江西省婺源县

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汉族,字眷诚,号达朝 。英文名:Jeme Tien Yow。祖籍徽州婺源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现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我国伟大的爱国工程专家。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前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号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后主持修建了包括京张铁路在内的多条铁路。由于旧中国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在华角逐,詹天佑不能施展才能,焦虑至极,终因积劳成疾,于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时半逝世于汉口,享年五十九岁。詹天佑参与建设的主要工程如下:
  唐(唐山)津(天津)铁路
  1888年,只用80天时间,詹天佑即带领工人完成唐津铁路由塘沽到天津间的铺轨工程。1892年,詹天佑接.办外国工程师难以解决的滦河铁桥的打桩工程,在经过缜密的测量、调查以后,决定改变桥址,并在桥墩施工中采用压气沉箱法,最后顺利完成了全部工程。
  新(新城)易(易县)铁路
   1902年12月动工,1903年4月通车。詹天佑率领员工在冬季施工,提前两个月完成。新易铁路的完成为他后来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创造了条件。
  京(北京)张(张家口)铁路
  1905年动工,1909年全线通车,在詹天佑的带领下,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工,工程费只花去六百多万两银子,按拨付数还结存二十八万两,是当时我国修筑成本最低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成为詹天佑的功勋之作。
  汉粤川铁路
  辛亥革命后,政府确定湘鄂两省粤汉铁路及川汉铁路合称为汉粤川铁路,詹天佑升任督办,主持汉粤川路事。1914年,詹天佑重新勘测川汉铁路。线路绕过利川县内长约10.5公里的齐岳山隧道,全长1200多公里。随后,川汉铁路东段武汉至长江埠段开工,后因军阀混战,筹款困难,于1926年停建。
  詹天佑主持汉粤川铁路修筑时,欧战发生,英镑贬值。针对严峻形势,詹天佑制订就款计工之策。经交通部批复,向法英美三国借款,力求将湘鄂线武昌至长沙段修筑完成;汉口至宜昌线,用德国借款,先修汉口至皂市一段,俾先通车;宜夔线只完成定测,修筑暂缓。
专家评价
  李四光:詹天佑先生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当时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大气,表现了我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
  詹天佑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他对我国人民和古代科学家、工程师的伟大精神传统和创新才能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他遗留给我们今天科学技术界的伟大精神遗产。
  方志钦:(方志钦先生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对中国近现代交通史有深入研究。)
  伟大的爱国工程学家詹天佑虽然是南海人,但他是属于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是中国人的骄傲。
广州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竖立纪念像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的塑像,竖立在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地铁物业广场。
詹天佑与广州
   1911年5月,清政府为了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以国有为名,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列强。保路运动就此爆发。詹天佑对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极为不满,于1911年6月7日,代表广东省商办粤汉铁路公司致电四川省商办川汉铁路公司,告知粤路已成立保路机关所,请求川路协力抗争。

jixian12(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