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民俗

家乡区县: 盐城市阜宁县

风土人情
  南宋永嘉四灵之一,著有《西岩集》的大诗人翁卷,字绩右,曾有“村庄即事”一诗: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是写江南初夏四月农家之情景,山原之间,新绿遍于田畴;满川之水,白光浩渺,田野内禾稠水足;初夏细雨霏霏,如烟之漠漠,而子规之声啼于林中;乡村田野中,都是耕耘之夫;四月初夏,绝少闲人在乡村中闲逛;而乡村中之妇女,才毕养蚕之事,又要助男人栽植秧苗;其男女之勤,风俗之美,诚可嘉也。
翁卷之诗,吟咏江南农村之情景,但亦能适景阜宁南乡,子规声里,带有“割麦插禾”的规劝声,南乡乡村妇女,才毕了蚕事,又要下田割麦;麦收将毕,又助男人推水插秧;四月南乡妇女们,只有一个“忙”字了得。
蚕已结茧,麦已登场,秧苗转绿,农村男女,才能喘一口气,伸一个懒腰,舒坦一下筋骨。为了期待秋天的丰收,为了感谢上苍,各村各庄,有人出面筹组青苗会。
青苗会是个自愿参加的组织,但参加的人家,要拿出一斗或一斛的稻米,作为基金,一个七八十户农庄,即可募集到五六十斛稻米,大家公推主办人,来举行青苗会。
青苗会会期只有两天,请一个乩童来主持,乩童不是佛教的和尚,也不是道教中道士,但是他捉鬼除妖,安家净宅,驱除病人身体内的魔怪;平时住在家里,同正常农民一样,下田耕种,娶妻生子;有人请他做法事,他就携带锣鼓法器,到当事人家去念咒作法。他所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四五岁小孩子。如果孩子终日昏睡,发烧发热,不思茶饭,长辈们就说,这孩子的魂魄,在生命之途上遇到了魔怪,过不了生命之关,要请一位乩童来协助孩子“过关”,重新走上生命坦途。乩童来到当事人家里作法驱魔,赶走了魔怪。
乩童简称“童子”,具有这样超能力,在乡村中是受人尊敬的人物。主持青苗会的乩童,更需具有“说学逗唱”的特艺才能,及深厚武术工夫,才能将青苗会主持得有声有色。
第一天青苗会,是乩童表演特艺才能,完全是娱乐性节目。选择村庄中有树阴的地方,搭建一座小平台。乩童先是“说纣书”。所谓纣书,就是封神榜,也就是武王伐纣的故事。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名为纣王,他宠妲己害比干,昏庸无道。武王伐纣,满天神仙都来参战。元始天尊以及老子李聃一班神仙,帮忙武王。那通天教主及申公豹等神仙,支持纣王,摆下了九曲黄河阵,什么诛仙阵,打得天浑地暗。故事热闹有趣,乩童有说也有唱,逗得乡村父老乐呵呵。 第二日,重头戏上演。上午乩童在平台上表演歌唱剧,一人分扮数角,生旦净末丑全来,什么三戏白牡丹,拾玉镯,三娘教子,演剧搞笑成分居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吃过午饭,休息一会儿,重头戏上演了。乩童使出看家本领,全部在此时展露了。首先是领导“耕牛过火阵”:选择一处大坟场,在坟场两端竖起两支大木柱,两柱之间拉起了一条稻草绳,绳上系了很多稻草把。火阵开始时,将所有草把点燃,牛主人家属人等,带来锣鼓敲打,使现场显得混乱而热闹。此时乩童,上身赤裸,头上孔条红带,在火阵前跳跃念咒作法。参加青苗会过火阵耕牛,由牛主人牵引,跟在乩童身后,冲过火阵。有些牛怕火不敢过阵,牛主人只有摇动皮鞭上铁环,当当乍响。抽打耕牛屁股皮肉的声音,混合着吆喝声,现场一片混乱。冲过火阵的耕牛,会受到神灵的护佑,无病无灾为主人服务。
最后一个节目,叫做“童子上阵”。“上”的意思是用力向前冲跑之意,乩童连奔带跑,要到参加青苗会所有客户人家,手执一把牛耳尖刀在自己左手上臂上,用刀尖割破皮肉,将流出鲜红血液,涂一点在客户主屋门楣上,说是鲜血能除凶化吉,保佑居宅平安。如果客户家有人生病,可用乩童手臂上的鲜血,涂一点在病人的脑门上,病人就会消灾多福。乩童跑过所有参加青苗会人家,将手臂上鲜血涂在每家主屋门楣上,就会算是功德美满,大家等待秋天的丰收吧。

喂、先生(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