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双博馆,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测,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双博馆的建筑外型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与自然交融合一的设计理念。建筑博馆总占地面积50730平方米,建筑面积22146.99平方米,陈展面积10000平方米。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简称“扬州双博馆”)位于扬州新城西区,风光迷人的明月湖西侧,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双博馆的建筑独特造型,外观采用荷叶造型,使之融入紧邻的湖滨地理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的交融,反映了“和谐”的建筑理念。自然流畅、没有棱角的建筑外观线条抽象地反映了水的属性,是扬州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提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与环境交融合一的设计理念。
双博馆的前身是扬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建立的扬州“文物馆”及同年筹建的“苏北博物馆”。经过60多年的发展,扬州博物馆已成为国际、国内颇有影响的藏品丰富、功能齐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200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将扬州广陵书社收藏的30万片古籍版片并入扬州博物馆,建立扬州双博馆。扬州双博馆工程于2003年10月18日正式开工,2004年4月15日主体工程封顶。2005年4月18日,土建工程竣工。同年10月9日,双博陈展工程竣工并全面对外免费开放。建成后的扬州双博馆占地总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展区面积1000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5000平方米,办公区3000平方米,公共服务区7000平方米。馆内设有《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扬州八怪书画》、《馆藏明清书画》、《国宝厅》、《扬州古代雕刻》、《中国雕版印刷展厅》、《扬州雕版印刷展厅》和一个临展厅计八个展厅。
发展定位
根据扬州文化事业发展结构及文博事业发展要求,将扬州双博馆定位为扬州地区最大的文物收藏中心、文博学术研究中心、市民文化休闲中心、青少年文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是保护、收藏、展示文物的事业单位,利用文物向人们传达历史的各类信息,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开放后的扬州双博馆已经成为扬州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展示扬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最重要的窗口之一。自2005年10月份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双博馆参观观众人数已突破80万人。政府、军队、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及各社会团体接待超过1000批次,其中中央及省部级以上重要领导达20多批次,如贾庆林、李岚清、唐家璇、顾秀莲、何鲁丽以及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等。
收藏概况
“豪华落尽见真淳”,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千年文物无言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扬州繁荣昌盛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她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大批宝贵的文物。扬州博物馆就依托这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到春秋战国以来的金属器、陶瓷玉器、名人书画、各类雕刻艺术品,一直到近代以来的名家作品都有收藏。建馆50多年来,馆址屡经变迁,但一个总体的趋势就是馆舍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完备。此次扬州双博馆的开馆是我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我和全馆同仁,热诚地欢迎您来到扬州双博馆网站!更欢迎您来到扬州双博馆!
场馆概况
“扬博馆”计有基本陈列1个,专题陈列4个,临时展厅1个。基本陈列《广陵潮——扬州古代城市故事》陈列面积2300平方米,展线长度580米,陈列文物856件,以春秋邗城、汉广陵城、唐城、宋城和明清城的城市故事,简洁明快地勾勒出扬州历史发展的主线,也映衬着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广陵潮》在陈列内容设计上采用信息组团、分级传播的最新设计理念。整个展览以江、河、海为依托,以汉、唐、清三个时期为突出点,以扬州历史上五大城池为主线,构成一个结构明晰的和谐整体。展览计分五大单元,每个单元各有侧重。分级说明言简意赅,平实无华。展览运用色彩基调和一定的线形关系,鲜明而准确地阐释主题。整个陈列将柳树色彩元素作为基本调子,表现“绿扬城廓是扬州”的文化特征。用古楠木色作为辅助色调,寓意扬州历史的深厚底蕴。
展厅平、立面长短弧线与直线的有机结合,象征扬州历史连绵不断,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展览虽没有刻意寻求造型元素和艺术符号来强化主题,但由形、色、光构成的整个艺术空间,始终充满着扬州文化特有的品质和风格。展览尊重史实和展陈逻辑结构,对空间体量作合理规划,充分考虑汉、唐、明清三个时期的空间份额,以重点带两头,使展示空间形成连绵有序、张弛有度、跌宕起伏的韵律节奏。在确保流线顺畅的前提下,对特定空间的情境设置作重点关照。
《广陵潮》为通史式陈列,其主题突出,设计独具创意,信息传播明晰,陈列语言准确,空间处理富有意味而合乎逻辑,为我国地方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样式摸索出一条全新思路。国宝厅陈列面积184平方米,展厅仅陈列1件展品,即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该梅瓶属于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瓷器中的大型器物,造型秀美,蓝釉呈色鲜明纯正,腹部白龙环绕于瓶身,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元代景德镇窑的最高烧造水准。此种梅瓶目前传世仅见三件,一件为宫廷旧藏,现存颐和园,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两瓶都有残损,唯我馆此件器型最大、纹饰最为精美,1992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古代雕刻艺术展》陈列面积526平方米,陈列文物135件。该展览展出文物以材质分为玉雕类、石雕类、砖雕类、漆雕类、骨、象牙雕刻类、竹雕类、瓷雕类、核雕类和木雕类等9个种类,分别诠释灿烂的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其中多个种类如玉雕、漆雕、木雕、砖雕、核雕等,具有十分浓郁的扬州地方特色,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书画厅陈列面积717.2平方米,包括《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和《馆藏明清书画展》两个展览,陈列文物66件。明清书画展所选展品多是与扬州密切相关的书画家的作品,与扬州八怪精品展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书画家们精湛的艺术造诣反映了扬州画坛曾经有过的文人荟萃和异彩纷呈,同时也展现了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丰厚的文化底蕴。临时展厅面积1065.3平方米,可独立对外开放。双博馆开馆以来,就不断举办各种临时展览,或从外引进,或内部挖掘主题,先后举办了《扬州文物精品集粹展》、《凤鸣岐山——周原西周王朝青铜器玉器精品展》、《走进“神五”“神六”大型航天展》、《流光溢彩——馆藏明清瓷器展》等展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作用
根据扬州文化事业发展结构及文博事业发展要求,将扬州双博馆定位为扬州地区最大扬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中心、文博学术研究中心、市民文化休闲中心、青少年文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是保护、收藏、展示文物的事业单位,利用文物向人们传达历史的各类信息,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开放后的扬州双博馆已经成为扬州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展示扬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最重要的窗口之一。自2005年10月份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双博馆参观观众人数已突破80万人。政府、军队、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及各社会团体接待超过1000批次,其中中央及省部级以上重要领导达20多批次,如贾庆林、李岚清、唐家璇、顾秀莲、何鲁丽以及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