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是隶属甘肃省白银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中部偏北。平川区地形的总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总面积2106平方千米,人口19万(2010年)。平川区辖4个街道、3个镇、4个乡。平川是甘肃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年产优质原煤1200多万吨、发电量130亿度。平川是西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陶土储量达40亿吨以上,墙地砖年产量近2000万平方米,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2009年,平川区获得了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平川区位于白银市中部偏北,区政府所在地西南距白银市93公里,距省城兰州185公里。地处东经104°24′~105°51′,北纬36°18′~37°00′之间。平川区面积210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58万平方公里的0.36%。区政府驻地宝积镇向阳村。平川区位于白银市中部,是1985年随白银市恢复建立而成立的市辖区。距兰州市130公里,东与会宁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接壤,南、北部均与靖远县相连,西与景泰县为邻,
平川区地形的总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西长91.5公里,南北宽75公里,由西北向东南呈一狭长地带,阶梯状多台阶地形。平川区境内最高峰屈吴山南沟大顶,海拔2858米。最低处水泉乡野麻村红麻湾,海拔1347米,高低差1511米。西部旱平川与东部西格拉滩为盆地式缓坡平川。由西向东甲盔山、水泉尖山、喀拉山、碑南泉、黄家洼、屈吴山构成平川区山脉的骨架。
平川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祁连山东端,秦祁褶皱强烈,断层极为发育。地质构造主要为向西北方向收敛、向东南方向撒开的帚状旋转构造体系,曾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其中以加里东运动最为强烈,表现为强烈的沉降和局部的升起。新生代第四纪时期以来,构造运动比较强烈,地层分带性明显,发育完整,成因类型也比较复杂。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属于陆相沉积,包括河流冲积相,塬梁地区风成黄土,山前洪积相及断陷带内的冲洪积相等四种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下的沉积物。
区境内地质构造自远古代前寒武系至新生代第四地层均有出露,以第四系覆盖面积最大。已探明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奥淘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黄家洼山及屈吴山前有寒武系的加里东中期花冈闪长岩、奥淘系灰岩、大理石、侏罗系的烁岩出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