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川坪镇

家乡区县: 阳江阳春市

川山坪镇位于湖南省汨罗市西南端,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玉池大山和湖鼻大山之间。东靠黄柏镇,西抵湘阴长康乡,南与高坊镇接壤,北与白水镇相连

川山坪镇辖川山、联山、石桥、湖鼻、石陂、清泉、万家、西北、金井、天井、常公、梅林、盐井、玉麓、
芭蕉、金华、城墙17个村、1个居委会、284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2.8万人。境内交通发达,运输方便,陆路纵横交错,公路网织,京广线复线、市城界线由南至北贯穿全境,镇中心距省道湘慧线仅3公里,距107国仅20公里路程,往南50公里可达长沙黄花机场。
川山坪镇资源丰富,现有森林面积38732亩,建有茶场一个、林场一个,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2%,林木蓄积量达3.6万立方米。境内麻石资源蕴藏量大,有硬度适中、花色好、无辐射等特点。
川山坪镇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工业发展迅速,毛笔、麻石、湘绣、光学仪器是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川山坪镇素有“全国麻石之乡”、“毛笔之乡”、“绣品之乡”的美誉,其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备受客户喜爱。
川山坪集镇内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方兴未艾,鳞次栉比的楼房、特色风味小吃以及舞厅、卡拉OK厅、茶座、休闲屋、饭店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东、西、中街的路灯交相辉映,将川山坪镇集镇映成名副其实的“不夜天”。
川山坪镇这个历史名镇是汨罗市的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在新的改革浪潮中不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一个现代化的、高规格的新川山初露端倪,新技术、新格局、新风尚、新面貌的川山越来越被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所瞩目。

 川山素有“毛笔艺术之乡”之美称。早在汉代,川山就有民间制作毛笔的史料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据境内“清泉”石刻表明,“清泉”二字乃宋代经学家朱熹见川山毛笔精湛,毅然步王羲之《兰亭》风韵,足踏清泉溪,手提川山笔,信手在石壁上写下了“清泉”二字,留存至今,供人凭吊。
同治年间,川山石牛冲刘琴台在长沙坡子街接管孙江河开办的桂禹声毛笔社。光绪中期,西北洞冲虞虞清齐在湘阴县开设虞汉湘笔庄。随后,虞咸熙远上北京开设虞云和毛笔社,并扩展至天津等地。虞仪凤在当地洞冲虞开办毛笔厂,雇工200余人。其时,家庭笔业也相继发展,厂户挂钩,形成包产包销的生产方式。虞云和毛笔直运北京、天津,畅销东北及黄河流域十多个大中城市,成为国内享负盛名的名牌产品。
1951年,湘阴县成立毛笔厂四家,其中川山境内便占踞两家,即西北洞冲虞一家、湖鼻嘴上吴一家,每厂从业人员各200—300人。
1960年,川山成立毛笔联厂,厂址设川山坪集镇,下辖各大队17个分厂。1975年搞通撤珞大队分厂,建川山公社毛笔总厂,从业人员500多人,年产值70多万元。
川山毛笔,用料考究,制作精巧,种类繁多,分目详细,共有240多个品种。其原料选购于江浙、上海等地,采用黄狼尾、香狸尾、石獾毛、乌尖、淮兔、透爪丰、介头丰、细血丰、广长丰、白尖丰及自然花杆等,产品有书写如意、得心应手、锋力持久、柔软轻快、,吐墨均匀、一笔多用之特点。毛笔制作工人集先辈之精华,不断摸索,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以“圆、齐、尖、、健”四大优点而驰名中外,久负盛名,历代不衰。产品除畅销全国各地外,还通过湖南省进出口公司经销到港、澳各大家笔业公司,并转销到台湾、西欧、美国及东南亚等诸国笔业界。
川山毛笔已被国家列入作为赠送外宾的精制礼品,受到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美国内华达州斯已克斯镇的白邦柱先生在来信中说:“湖南汨罗川山毛笔总厂生产的毛笔,质量优良、价格合理、信誉卓著,堪称传统艺术产品,深受书法界人士欢迎,大有畅销前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川山毛笔发展很快,年产值达100多万元,年创外汇折合人民币近50万元。
1982年,川山毛笔被评为省“优等产品”,1983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同年10月,川山毛笔获“世界博览会金奖”,并加入“国际文房四宝协会”,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部优产品”,并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优奖”。1986年11月,原省长熊清泉来川山毛笔厂视察时,挥毫题写“川山毛笔,名扬四海”的勉励词,对川山毛笔给予了高度赞誉。古人对其有“圆转如意之灵,玉润珠圆之巧”之说,是古今文人墨客的喜爱之物。
进入两千年后,私人毛笔厂家兴起,在工艺制作上更加精益求精,该行业先后加入了中国国际商会湖南商会和中国贸易促进会湖南分会会员企业,被岳阳市旅游局定为旅游商品生产定点单位。2006年,岳阳市政协主席,岳阳市书法协会荣誉主席张治雄来川山视察毛笔时,挥毫题写“川山出好笔,美誉遍全球”,对川山毛笔赞口不绝。

Alisa黄瑶(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