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的文化起源与历史
核桃,原名胡桃,又名羌桃,万岁子或长寿果。据《名医别录》记载:“此果出自羌胡,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还,移植秦中,渐及东土”羌胡古时指现在的南亚,东欧及国内新疆甘肃和宁夏等地。张骞将其引进中原地区时,名叫“胡桃”。史料记载,公元319年,晋国大将军石勒占据中原,建立后赵。因其忌讳“胡”字,故将“胡桃”改名为“核桃”。次明延续至今。
“手疗核桃”,也叫“健身核桃”,又称“掌珠”。古时称“揉手核桃,追溯起来,它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盛传不衰,形成可世界独有的中国核桃文化。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至官宦小吏,平民百姓,无不为有一对玲珑剔透,光亮如鉴的核桃而自豪。特别是到了明清两朝,玩核桃达到鼎盛时期。明天启皇帝朱由校不仅把玩核桃不离手,而且亲自操刀雕刻核桃。故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传民间。清乾隆皇帝不仅是鉴赏核桃的大家,据传还曾赋诗赞美核桃: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到了清末,宫内玩赏核桃之风更甚。手中有一对好的核桃竟成了当时身份、身价和品位的象征。当时京城曾传言:“贝勒手上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每逢皇上或皇后的生日,大臣们会将挑选出来的精品核桃作为祝寿贺礼供奉,揉手核桃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仍保存着十几对揉手核桃,其色泽为棕红色,分别存放在雕刻精美的紫檀木盒内。里面标有“某贝勒恭进”、“某亲王预备”的字样。宫内揉核桃之风,自然也影响到了社会。民间将人分为几类,将把玩核桃者排在首位,即:文人玩核桃,武人转铁球,富人揣葫芦,闲人去遛狗(指当时的风俗)。时至今日,天津人仍把揉手核桃称为“文玩核桃”,即源于此。
文玩核桃主要三大类:东北主产的秋子、云贵川等地的铁核桃和京津冀晋一带的麻核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