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樟林豆糕粿

家乡区县: 汕头市澄海区

澄海樟林的小巷子里,上午或下午,总会有人挑着担子,从大街一拐入小巷,吆喝着:“豆糕粿啊——”一句接一句,句句都是那样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有板有眼、底气十足,听起来非常舒服。幽深的小巷因了他而显得韵味深长。

过去卖豆糕粿的小贩是挑着担子穿街走巷的,前些年才换成三轮脚踏车营销。变化的是运输工具,不变的是豆糕粿的质量。他们的车子踩到那里,那里就飘荡起一般菜脯粒的特有香味。惹得人心神不宁——这小食的魅力,就是这般神奇,教人浮想联翩,欲罢不能。

他们的三轮脚踏车的小拖斗上横架着一个长方形的不锈钢平盘,占去拖斗的半壁江山,上置一个液化气小炉,炉架上搁着一口小锅,揭开锅盖一看,里面小半锅切得细细的菜脯粒在热油中咝咝发响,不断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一个外面罩着膜袋的塑料桶直接放在车斗里。打开膜袋,桶里放着豆糕粿.每两个面对面扣在一起,摆放得井然有序。卖得也便宜,以前是一块钱四个,现在物价涨了,也就一块钱三个了。

豆糕粿一个也叫一“盏”。炊熟的豆糕粿是跟“盏”粘在一起的,吃的时候用一支船桨状的小竹片将与“盏”剥离。每买一“盏”,摊主就会从锅里舀出一匙热气腾腾的菜脯粒放在粿面上。盘面上还有一罐红辣椒酱,喜欢吃辣的顾客,尽管舀就是。豆糕粿,其实就是蒸熟的米浆,质量与粿条无异,可是它佐以厚朥热火加工而成的菜脯粒,就特别“抢嘴”,教人吃了还想吃。

豆糕粿的制作工艺是这样的:豆糕粿所选用的大米是陈年老米。新米加工出来的豆糕粿太软,口感欠佳;唯有老米方能加工出口感上乘的豆糕粿来。傍晚,将大米洗净,放水浸泡,第二天凌晨五时许,捞起磨浆。过去是在石磨上磨,一人放料,一人推磨,费时费力。现在采用电动磨,可就方便多了。磨好的米浆调整好粘度后,盛于长嘴水壶里,缓缓注入“盏”中。“盏”的造型有圆形和梅花形两种,均为陶器。“盏”中盛满浆液后,在上面撒几粒绿豆。如此,就可移入锅里蒸炊,大概十五分钟即熟。

东里人喜欢吃冷粿,而澄城人则喜欢吃热粿。凡在澄城卖豆糕粿者,均备一平底的铛。顾客买后,摊主为顾客将粿从“盏”里剥离下来,放入铛里,加油煎之。

一样的豆糕粿,冷热皆相宜。这正所谓“合得厝人意,便是好功夫”。

骑着恐龙的飞天猪(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