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威胁主要来自北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数次“亲巡天下,周览远方”,犹见其对域外潜在的军事威胁之重视。其时,燕人卢生入海归来,上奏秦始皇:“亡秦者胡也”。始皇深信不疑。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始皇第四次北巡,从上郡(今榆林)回到咸阳后,命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取得河南地。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命蒙恬督修直道,始成于始皇三十七年(前210)。
秦直道始于军事重镇云阳林光宫,北至九原郡,全长“千八百”汉里(约700多公里),“堑山堙谷”,蔚为壮观,被世人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军用高速公路”。如此巨大之工程,即使拥有机械化筑路工具的今天,也需相当长的时间,何以用了不足三年时间?原来匈奴之祖先猃狁,在商周时期,曾多次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期间,猃狁在今陕西北部的崇山峻岭间,已踏勘出一条便道。《史记》载,战国时期,云中郡(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南北有可供行军的道路。蒙恬和嬴政之长子扶苏,率军民以古道为基础,历时三年就扩充修成了沿子午岭山脊而行“道九原,通甘泉”,大体南北相直的“秦直道”。子午岭南自石门山,北迤王盘山正斜梁。石门山南接甘泉山,甘泉山横亘云阳北,自古就是关中北部的军事要塞。秦汉时期甘泉山先后建有林光宫、甘泉宫,既是皇帝的避暑胜地,亦是陪都重地,这是直道“通甘泉”的主要原因。
司马迁曾沿直道走过一段,在《史记》中简略提及,但具体位置不清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勘查得知,秦直道起点在我县铁王镇凉武帝村,北过英烈山、马槽梁、鬼门口、乏牛坡、蝎子掌、箭杆梁、七里川,秦直道在我县境内有遗迹15公里。进入旬邑,经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子长、横山、榆林,穿鄂尔多斯草原,过黄河,至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富县境内的直道遗迹最明显,路基宽30-50米;张家湾乡和尚塬几个垭口从丘陵中穿过,保存着原来的面貌;王昌市水磨坪北宋石碑载,武德四年(621)李世民出征朔方,“经过圣道至此”。“圣道”就是直道,可见至唐代初年直道仍在使用。
秦直道从秦末开始,乃至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的固国安邦,发挥了巨大的军事、商贸以及对外交流的重要作用。现存遗迹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军事等学术领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具有不可估量的人文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