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故事(3)

家乡区县: 佛山市顺德区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晖园让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至,除景物绚 美的因素外,还因为有历史文化的底蕴:何绍基、李兆洛、乾隆之子成亲王等书法大家遗下的墨宝仿如散落满园的串串珍珠;黄士俊、龙廷槐等纵横人物流传的故事又让这座岭南名园充盈着浓郁的人文韵味。 清晖园的前身为顺德第一位文状元黄士俊的私家花园。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在京举行的三年一度的殿试中,黄土俊一举夺魁。相传,殿试时皇上出的上联为:“扫叶烹茶,宝鼎烟中浮蟹眼。”士俊以“倚松酹酒,金杯影里动龙鳞”对之。结果,颇具气魄中透出不凡功力的下联,寓意吉祥又切中二人身份且符合题义,赢得龙颜大悦,士俊也就顺理成章被钦点状元。 清晖园的“留芬阁”得名于黄士俊的“足不下楼”。士俊入仕三十年内曾三次辞官,明朝覆亡后,士俊蛰伏楼上以示不踏大清土地。尽管士俊一生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但从“留芬阁”可观照出他生命中最后的岁月还是保持了民族气节。 清晖园的始建人是进士龙廷槐。为官近二十年,廷槐借父亲龙应时病逝而回乡守孝之机辞别黑暗的官场,筑园奉母。园中的船厅(“小姐楼”)牵连出与民国革命元老尢列家族的姻亲关系。当年居于船厅的龙家千金,嫁的夫婿正是杏坛北水尢列的本家兄弟。正所谓门当户对,尢列的祖父在广州经营实业积下巨富,人称“尢百万”。其临终时,将财产按“全、家、食、俸、禄”分成五份让五个儿子对号入座,各领一份。可见“尢百万”所称不虚。出身书香世家的尢列,积极资助挚友孙中山先生,并且参与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一起被时人誉为“四大寇”。
龙廷槐栖居清晖园期间,曾四处奔走,为大良筹集了上百万两白银做公益金,为济贫、救灾等起了很大作用。嘉庆年问,海盗张保仔洗劫内河乡镇,廷槐捐银招募乡勇,在主持民间联防事务中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保护顺德在中山的沙田,廷槐倡议设立的“计亩抽银”的沙田公约,后人一直沿用到清末。晚清探花李文田,他女儿嫁给了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因而李文田在清晖园留有“归寄庐”的手迹。这位探花郎,据传二十六岁高中回乡祭祖时,忆及早年四出借债,受尽白眼的遭遇,感慨万千而在族祠中书下一联日: 忆当年贫穷,柴米俱无,赊不得,借不来,二十年中,天眼未开人眼闭; 蒙今日富贵,钱银两便,亲也临,疏也到,九阅月内,蓝袍乍脱锦袍归。 真是一联道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龙廷槐的第七个儿子龙元份,绰号份七,擅长诗、书、画,可惜有文无行,为人刻薄狡诈,留下了不光彩的传说: 某年,份七要建新居了,于是支使管家向附近商号洽购建材,均要上等好货。老板见有财有势的龙老爷关照自己,不由得喜上眉梢,纷纷表示材料“马上送上”。当时所有交易都按地方常例记帐赊取,众老板就乐得静侯工程完工与份七结帐收取货款了。 新居落成了,份七少不了设宴请来县中二士绅官吏和有关老板共同庆贺一番。酒席上,份七当官绅的面巧说寒舍落成,材料实蒙各方好友送来,如某某的木材,某某的砖瓦等等,鄙人无限感激„„众老板此时才如梦方醒,明白当日的“马上送上”被份七偷换了概念而让自己中了圈套。只是,鉴于份七的财雄势大,他们也就只有“打落门牙往肚里吞”了。 清晖园中的“三大宝”之一为百寿阁。据说,清乾隆年问,顺德有个十分聪明的工匠被清晖园园主持地请来雕刻百寿图。工匠一时疏忽,设计错误,每边只排下四十八个寿字。到验收时,园主怎么也数不出一百个寿字来,于是勃然大怒。工匠情急智生,趋前解释道:“之所以这样安排,内中是大有玄机的。‘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也就是福禄长久之意,大吉大利啊。”园主心有不甘:“你说的虽有理,但九十六个寿字构得成百寿图么?”工匠闻言,又心生一计:“九十六个寿字是明摆的,还有四个给藏起来了,藏寿是为了长寿。”园主不依不饶:“藏在哪?”工匠日:“左右两边各四十八个寿字都暗藏着一个大寿字。”“还剩两个呢?”“一个藏在你身上,另一个藏在我身上,全部合起来不正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寿图么?” 听到这里,园主不由得笑逐颜开。聪明的工匠不但获得了双倍工钱,还让百寿图为清晖园加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

吴泳琳(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