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小榄镇被誉为“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的国家级重点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是广东省中心镇(县级),在中山市经济、人口、交通、城市建设规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山市重要市辖区. 小榄面积7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1万(六普)。小榄距广州60公里,珠海90公里。2013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250.73亿元,税收总额45.8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3.57亿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11.7亿元,股民人均分红5472元;工商注册登记户33317户;三大产业比例为0.3:56.8:42.9。 小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因小榄人喜爱养菊、赏菊,且每年有举办菊花欣赏会的传统,被誉为“菊城”。明代礼部尚书李孙宸曾撰诗云“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尝花村”。 清嘉庆甲戌年(1814年)举办了第一届菊花大会,以后每隔60年举办一届大型的菊花盛会。 1994年举办的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陈展菊花82万盆,布展10平方公里,吸引了海内外宾客600多万人次观赏。 2004年11月,为纪念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十周年举办的小榄镇(甲申)菊花文化艺术欣赏会在布展和菊艺上都有新的突破,最大的一棵单株立菊达45圈6211朵花。高23.26米的赏菊楼和单株嫁接247个品种的大立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国家文化部授予小榄“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06年初,“小榄菊花会”被评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7年11月,小榄镇将举办“第九届中国(中山小榄)菊花展览会”,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传统的菊花文化艺术。 小榄镇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为珠江口的小岛屿,因境内有小山丘数座,大的山丘叫大榄山(又名飞驼岭),小的山丘叫小榄山(即凤山),小榄在凤山附近,故名"小榄"。秦晋时属南海郡,隋唐仍隶属南海县治,称永宁潮居里,为濒海要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归新置之香山县(现中山市),改称"宁安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宁安乡改称"大榄都",辖大榄、小榄两村。清道光七年(1827年),易名为"榄都",光绪六年(1880年),称"榄镇"。 自南宋建村以来,经过历代人的努力,创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人文环境, 推进了小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明代中叶已现家庭手工业雏形,工商业成行成市,是香山县(现中山市)西北部经济繁荣的墟市。清康熙年间, 更有“天下第二名乡”的美誉。 小榄书画艺术代代相传,名人辈出。明代的官能、伍瑞隆的画作,李孙宸、何吾驺的书法都是世人争相收藏的珍品;清代的蒋莲、邓大林等岭南画家,其作品为各级博物馆所珍藏;现代漫画家陈树斌(方唐)、画家陈舫枝等书画艺术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带动了小榄书画艺术的全面发展。2000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小榄为“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为了弘扬传统的书法艺术,实现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推动作用, 2003年9月,小榄镇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全国首届‘小榄杯’县镇书法大赛”。乘此有利时机组织小榄千人书法比赛,掀起了书法艺术普及的新高潮,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小榄成立了创作培训基地。2005年,占地2.5万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产业基地投入使用,成为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好去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