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庵横坑茶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东县

近年来,惠东县白盆珠镇新庵横坑茶火了起来,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去年,横坑茶年产近2000公斤,产值100多万元。 曾远销东南亚和美国 据横坑村《赖氏族谱》记载,横坑赖氏祖先清初开始在横坑开荒居住,并于康熙年间开始种植绿茶。刚开始,种茶只是横坑人的副业,但不久他们便发现,茶叶在当地的生长速度比周边地区更快,且叶肥芽嫩,味甘耐泡,按照当地的说法有 “五水”(泡五壶),而其他地方的茶叶只有“三水”。当地人发现种植茶叶比种植其他谷物更划算,于是家家户户开始大规模种茶,并将茶叶运到海丰、陆丰、高潭、多祝等地的集市兑换成粮食。之后,茶叶又随当地外迁华侨远销到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甚至还销到了美国。鸦片战争爆发后,因战乱导致市场萎缩,横坑人种植茶叶的规模有所减小,但还是一直传种了下来。在横坑村五指嶂山腰及其他山丘,古茶园仍依稀可见。 色香味俱佳,喝法有讲究 横坑村是白盆珠镇最东面的一个客家山村,位于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平均海拔500米,四面被莲花山脉环抱,仅东西两则有峡谷出入口。南海季风给当地带来了充足的水分,由于四面环山,云雾经常笼罩在横坑山间,年均相对湿度达80%,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温暖的气候,郁葱的高山,充足的光照,充沛的水分,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经过300多年的传统种植,在特定的环境下,茶叶在横坑形成了独特的品种。 横坑茶属绿茶系,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抗氧化物质,经常喝可以保健。横坑茶的主要特点是甘香、口感好,喝下很久后依然能感觉到其特有的甘香味。 横坑茶喝起来颇为讲究,按当地人的说法要 “一看二闻三品四搅五咽六回味”。看,就是看茶水是否呈绿黄色,泡过的茶叶是否会回青;闻,就是端起来先闻一闻;品,就是先用舌头轻轻地舔几下;搅,就是泯一口在嘴里停留一会儿,用舌头搅拌几下茶水;咽,就是慢慢咽下;回味,就是喝下去后张开嘴深吸一口气,再闭上嘴慢慢地呼气,享受其清纯甘美的味道。 横坑地处偏僻,劳作之余,当地人就习惯以茶会友,以茶消遣。亲戚来了,泡上一壶茶,边饮边聊,茶已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缺或的一部分。横坑茶不仅当地人爱喝,许多外地人也纷纷慕名前来购买,并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如今,上等的横坑茶每公斤卖到五六百元。 制作工艺复杂,清明前产的最佳 横坑茶从外表看与其他绿茶没多大差别,但茶叶制成品与市场上其他绿茶相比,显得更细嫩、质轻。据说,以前当地人挑着茶叶到海丰去卖,由于茶叶质轻,也随着担子“跳动”,途中行人见了便有了“茶叶也会跳舞”的说法。 横坑茶制作程序比较复杂。茶采回来后,先及时在阴凉处晾干,之后放在茶锅里杀青,接着在竹席上搓青。晾干后,放在茶锅里初炒,火候不宜过大,动作要快速、匀称,一锅茶初炒大概要1小时。初炒后,将茶叶放在簸箕上晾凉,冷却后再炒干。炒干后再放在簸箕上晾凉,就这样经过几个回合的炒干和晾凉后,进入最后一道最重要的工序——— 升火。升火火候要适中,火候不够或是过了,都会影响茶的色香味。升火时间则根据色成而定。升完火后,便及时密封包装,以防影响品质。以上程序只要有一道没做好,就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横坑茶按季节不同,可分为3个品种:春茶、夏茶(六月子)、秋茶(白露子),其中春茶为清明节前所采摘,最为清醇甘香,也最为人们所喜爱。

浅雪(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