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城乡群众的主食已经以小麦为主,玉米、糜谷等杂粮已作为调剂饮食之用。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品种的增多,物产更加丰富了。特别是县南龙池、龙阳、党睦、钤铒、原任等乡镇蔬果“大棚”产业的发展,使黄瓜、豆角、辣椒、西红柿、芹菜等蔬菜得以四季上市,人们的菜篮子开始充盈,餐桌上鸡、鸭、鱼、肉已不足为奇。婚丧宴席上的“五碗”“九碗”“十三花”已不占统治地位。城里人待客已经是按菜谱点菜,乡里人待客也是凉菜上齐后,陆续上八到十个热菜,最后上吃饭菜(四菜一汤)了。90年代后期开始,蒲城饮食结构有一个明显变化,即主食消费下降、副食消费上升,这一明显变化不但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饮食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吃饭不仅仅是为了饱腹充饥,他们在享受口福之余,首先选择的是防病、减肥,所以各类高蛋白、低脂肪的膳食倍受欢迎。近年来,贫困时期人们借以充饥的苜蓿菜和各种野菜,如灰条菜、扫帚菜、荠荠菜、玛珠菜(马齿苋)等重新获得人们的喜爱,不但市场有售,还堂而皇之地摆上了饭店的餐桌,而且价格不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