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中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苗族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龙船节”举行,船长约20米,宽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是母船,两边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长者任鼓头,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鼓手。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傣族是每年傣历6、7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泼水节”举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也有女子参与此项活动。
根据河道条件,设男女400m,500m,600m,800m,1000m直道竞(可按当地条件变更距离)。
航道
比赛应设在静水水域,航道是直的,起航线与终点线必须平行并与航道线垂直。
根据参赛队数及场地条件,设2或4,6,8条航道,每条航道宽度可按9m,11m,13.5m布置。
航道最浅处水深不得少于2.50m,航道内不得有水草、暗礁和木桩,航道外5m内应无障碍物。
器材
按各地传统龙舟式样规格制造,制作材料不限。
舵桨及划桨规格按各地传统要求制作。
龙舟附属装置
传统龙舟可按各习惯制作龙头和龙尾,并备有锣、锣架、鼓和鼓架等,另可带水标二个,预备划桨若干个。
队员
队员必须身体健康,会游泳,熟悉水性。
龙舟参赛队员为25人。
每队设队长一名(运动员兼),比赛时必须佩载标志。
每队登舟比赛队员为23人,包括:舵手、锣手、鼓手各1人,划手20人。
每队替补队员2人。替换时需经裁判员验明资格,并于检录登舟前替换完毕,登舟后不得替换。
中国各地的赛龙舟
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
福建
泉州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独惠安崇武较为特殊。早年崇武在端午节也有赛龙舟,但与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于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据传后来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游行时要唱《阿螺歌》,其歌词大意是请求神灵消灾灭祸,但近百年已没再举行。由此看来,崇武的赛龙舟、游龙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