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自然悦心境

家乡区县: 梁园区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采访唐庆安之前,记者想起了白居易这些诗句,对盆景艺术已心向往之。走进商丘盆景赏石园,记者眼界大开:300多盆精品盆景,有山榆附怪石葱郁,有翠柏垂陶盆遒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盆景,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不仅能陶冶情操、传承文化,更能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位。”从事盆景创作35年、省盆景艺术大师唐庆安的阐释,高屋建瓴。

谈商丘盆景发展,唐庆安最有发言权。他是商丘盆景艺术创作的创始者之一,1983年培育出了三种叶色、三种花色和三种果色的三色石榴盆景,属国内首创;他热心文化交流,带领会员参加了全国和省内盆景展览,获奖无数,仅金奖就获得20多枚;2002年,他组织成立了商丘市花卉盆景协会,2012年,又促成了商丘盆景赏石园的建立;他致力文化传承,悉心教徒,近两年就组织了4次盆景奇石展览,开办多场盆景艺术研讨会。

水转山灵景色妙,枝虬叶洒雅量从 。唐庆安谈到下一步的打算,神情凝重地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盆景不再局限于个人雅玩的范畴,而是一种文化产业,是一个城市品位的象征。以后,我会潜心盆景艺术创作,师法自然,多出精品。盆景赏石园一如既往地联合市花卉盆景协会和观赏石协会,从资材、管护等方面拉长链条,继续开展免费业务培训,商业盆景与观赏盆景齐头并进,着力发展盆景奇石这一文化产业。”

盆山芬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

“1981年,当时的商丘市(梁园区)就成立了花卉盆景协会。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资源匮乏,发展缓慢。相当一段时间,都是种些三春柳。”唐庆安回忆起商丘盆景艺术发展史,毫不避讳地说,“虽说盆景是一门艺术,可在当时的商丘,玩盆景的毕竟是小众。加上资材少得可怜,只有一些热爱花卉的人士,找几块石头、弄些易活的植物往盆里一栽,修身养性而已。刘忠印会长把大家召集起来,确实推动了商丘盆景的发展。我就是那个时候培育出的三色石榴盆景。”

采访中,唐庆安带记者参观他制作的盆景:一枝纤细的山榆枝条,在石缝中蜿蜒葳蕤,喟之“独木成林”;一段老枯的松木树干,枝头却苍翠欲滴,称之“悬崖叠翠”。“盆景,是汉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被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唐庆安果然是盆景艺术大师,讲解精辟,“盆景是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上乘的盆景,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当然,这个过程也要求制作者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园艺栽培技术。否则,达不到以景抒怀、表现意境的效果。起源于我国的盆景,种类一般有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大都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盆栽怪木缘能画,池养嘉鱼不入庖。’盆景,为生活增添乐趣,为心灵点染文化。”

“说起商丘盆景发展,不能不提到刘忠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组织大家成立了花卉盆景协会,2002年又促成了现在的花卉盆景协会成立,功莫大焉。还有就是丁仲琳,为传承历史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丁仲琳筹资并设计建设起商丘盆景赏石园,对外免费参观,搭建起盆景文化发展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给商丘市观赏石协会、商丘市花卉盆景协会提供更广阔的创作和展示作品的场地,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咱商丘的城市品位。”唐庆安的介绍,理清了商丘盆景艺术发展的脉络。

石盘虽小乾坤大,容得山高水又深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得见成荫否?人生七十稀。” 唐庆安介绍,盆景是活的艺术,从构思、装盆到平时养护、再创作,直至成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现在盆景赏石园展出的盆景,培育时间均在10年以上。“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的盆景赏石园筹备了两年多才开园。丁仲琳筹资1568万元,商丘市花卉盆景协会和商丘市观赏石协会联袂担纲,我提供了300多盆盆景,会员贡献500多方奇石,2012年10月26日,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商丘市盆景赏石园正式开园,在河南省是第二家。”

有了这个平台,商丘的盆景赏石艺术是不是春色满园了呢?唐庆安说:“我们是开门办园,让市民免费参观,开园半年就接待了2万多人。更重要的是办展览,为爱好者提供交流的机会。在开园当天,我们就举办了市第六届盆景展和第四届奇石展,参展盆景400多盆、奇石1000多方。今年,为迎接华商节,我们又举办了盆景和奇石展览,无论规模或是规格,均为历史之最。这样的展览,爱好者在交流中增进技艺,市民在参观中收获美感,每次展览的销量都占展品的1/4以上。”

“让更多的雅士喜爱盆景,让我们制作的盆景代表商丘的文化符号。这是我们的责任。”谈及盆景奇石文化的传承,唐庆安娓娓道来,“一花难成春。除免费开放园子外,凡来园技术求助的,我们一样无偿服务。市某单位有个老同志,退休后想玩盆景,抱着盆和树苗来到盆景赏石园,我拿出石头、营养土等现场给他制作好,又多次到他家里帮助养护,现在他已成为我们的会员。现在我们的会员有近300人,不算太多,却志存高远。河南省举办的12届盆景展览,我们届届参加,并届届获奖。还有,全国性的展览也积极参与。在这些展览中,我们获得金奖20多枚、银奖50多枚。商丘的盆景艺术,可谓名声显赫。至于学术方面,我们的附石盆景研究,独树一帜。”唐庆安介绍,今年4月,他们联合市风景园林学会、市花卉协会举办了首届附石盆景艺术展,并邀请省中州盆景学会在商丘召开附石盆景艺术研讨会,郑州、开封等省内11个地市的盆景协会会长参加会议,展出附石盆景400多盆,评出金、银、铜奖31个,不仅活跃了园林学术氛围,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商丘盆景艺术的发展。“在这次活动中,还有一项收获,就是商丘成立了中州盆景协会分会,由我的学生、‘中州盆景艺术家’刘驰任会长,加强了商丘与省里的联系。”

采访中,唐庆安几次说到盆景是一个城市品位的象征。这是为什么呢?他阐释道:“盆景虽小,却是自然的浓缩,凝聚着制作者的文化素养和地域文化积淀。商丘富含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制作的盆景就有凝重、苍劲的历史感。再者,有没有盆景园,不仅是衡量一个城市艺术门类是否齐全的标志,也是评选‘园林城市’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北京、郑州等大城市都建有好多座盆景园,表达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展示着城市的艺术品位。我们的盆景赏石园虽然刚起步,设施还不完备,但每次的园林城市评比,都是必检单位,并且为咱商丘争创优秀园林城市争了光。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今年的附石盆景展,就是市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并将获奖盆景结集出版。”

只为东君甘自屈,不教枉点百花魁

记者问及唐庆安从艺35年的感受,他淡淡一笑,说:“‘中州盆景大师’也好,‘河南省盆景艺术大师’也罢,过往的都成为历史,不值一提。看到商丘的盆景艺术正蓬勃向上,学生们都已崭露头角,比较欣慰。越深入越惶恐。盆景艺术的博大精深,催逼着我前行。今后,我静下心来,把会长、秘书长等头衔卸掉,站在商丘文化的层面,去构思、制作盆景精品;立足于文化传承的角度,继续开办盆景艺术研讨班,培养新人。”

至于盆景赏石园的未来愿景,唐庆安这样描绘:“现在,有一园两协会,还有那么多会员和爱好者。这是很好的产业支撑。但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小众创作、大众购买或收藏的层面,而是要拉长产业链条,不仅给爱好者提供技术培训支持,还要提供制作的资材。制作盆景,需要很多资材,大多又是我们本地缺乏的,如树苗中的榕树、附石中的英石,还有专用的营养土、农药等,都得从外地购进。基于此,我们将创办一个盆景资材、用具‘超市’,搜集本地散乱的资源,购买匮乏的资材,既方便广大盆景爱好者,又能推动商丘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举办展览的频率,力争年年办展览,并细化展览主题,以吸引更多更广泛的盆景奇石爱好者。这样,投资兴建一个展览中心,势在必行,再建一到两个盆景赏石园,也将会提到议事日程。我想,不远的将来,随着盆景艺术的普及,商丘的城市文化品位也将大幅提升。”这番话,记者感到唐庆安那满怀的自信。

唐庆安和商丘盆景赏石园的一班人,“长年甘作花奴隶,先为梅花忙一春”,从个人雅好成长为一种艺术责任,再发展为一种文化产业,把自然浓缩进盆景,用盆景提升城市品位。他们不愧为自然的守护者,不愧为文化的传承人。

舅你要吗(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