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台儿庄印象

家乡区县: 梁园区

我和夫人兴致勃勃地走进台儿庄,是为游览“袖珍”古城而来。

初秋晴日,天高气爽。我俩与同游者驻足护城河岸,放眼望去,只见京杭运河好似一条银项链,温情脉脉地环套着古城,水面宽约百米,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柔波轻轻地吻着岸壁,尔后恋恋不舍地缓缓离去。水中的鱼儿调皮活泼,戏逐激起的涟漪圈圈,给古城增添了几许生动的色彩。

游古城要乘船。我们坐在雕有龙的游船上,观赏着岸上的移动景致:临水而建的民居互为依傍,粉墙黛瓦,翘檐雕廓,古雅陋朴,映在河里的倒影很美。岸边垂柳下,几位美女脚泡水中,正在搓揉着各色衣物,时而响起嬉笑声……一派大自然的杰作,是画,是诗,是梦?我们遐思着,纷纷举起照相机,摄下这美丽无比的江北水乡风貌。

“啊,以前只知道周庄美,却不知道台儿庄古城景更美!”不知是谁冒出这句话,抒发了我们心底描绘不出的感情来。

导游是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他开了腔:“是啊,古城台儿庄早先就是鲁南一个偏僻的小乡村,交通不方便,很少为人所知。自从京杭运河通过这里,开始繁荣兴旺起来……”

我们静听着,恍如时光倒流,感觉在读一部用水记录下来的古书:远在汉代,台氏家族就在台儿庄繁衍生息。北宋时期,大规模开发彭城铁矿,这里濒临的枯水承担了外运矿石的功能。到了明代万历年间,京杭运河避开黄河改道经过这里,成为北运河与南运河的货物集散地和中转站。清朝至民国,每年在这里停留的货船超过万艘,往来的商家带给源源不断的财富,也传承不同地域的文化。从此,居住在这里的不仅是单一台姓,而且有诸多姓氏,人口年年增多,地盘越来越阔,超过“村镇之大,甲与一邑”,“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乾隆皇帝巡游这里,称赞“风光与江南水乡别无二致”。

游船行至古城门码头停下。我们拾级上岸,纷纷隔桥望见,城门楼巍峨壮丽、气势雄伟,是台儿庄古老文明的象征。门楼最高处镌有乾隆皇帝御笔“天下第一庄”,门头上有额题“台儿庄”,字体圆润浑厚,沉雄大气。两者间横挂着“热烈祝贺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标语,字体结实丰腴,端庄健劲。我们迷恋地端详着,回味着,油然而生穿越历史的感觉。

导游打破我们的沉默,心情沉重地说:“大家至今不会忘记,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在1938年春天摧毁了这座古城……”

瞬间,我们眼前闪现出台儿庄大战的惨烈而悲壮的情景:在方圆仅有2平方公里的城内,李宗仁将军指挥全体官兵,固守着每一条街道、每一处院落、每一间房舍,与日本侵略者进行巷战,刀枪相接,寸土不让,杀声响彻云霄。经过半个月浴血奋战,中国军队不屈不挠,英勇顽强,歼敌一万余人,揭穿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战后,国民党政府声称要重建这座古城,始终没有付诸实施。

为了实现台儿庄人民的梦想,枣庄市政府在纪念台儿庄大战70周年会上宣布重建古城。导游唤回我们沉浸在当年的思绪,喜形于色地说,“历经五年时间建设,古城终于再现原貌: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有10条主街、72条小巷、1088座单体房屋、218座院落,还有10条小河、10处汪塘、108座桥梁、120个码头。最可贵的是,留下最后3公里古运河,保存53处战争遗迹。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台儿庄是世界上第四座重建的古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文化遗产公园。”

于是,我们满怀寻梦的遐想,脚步轻盈地步入古老而年轻的小城,仿佛来到了那个久远的繁华年代:街道路面石板铺就,有长条的,也有方块的,踩踏磨光,花纹裸露,颇为别致,显示出凝重而古朴的美感。边走边看,只见大大小小的街巷在水陆相通处向外延伸,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河水潺潺作响,小船慢慢划行,一股浓浓的水乡味。站立桥头,手扶栏杆,凝眸望着高大的城墙、幽深的小巷、多彩的房宇、耸立的牌坊……这些无声之物,竟有神韵地构成了一个美的境界,疑是你在其中,又不得不神思其外。一街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古风犹存,使人感到时光的悠长。商店内陈列着带有地方风情的特色名吃、手工艺品、花色布衣……却保留着固有的韵味——古香古色,吸引喜欢购物者欣赏把玩。逛累的人们,自在地坐在茶馆里,喝着浓香茶水,听着山东柳琴,享受一份闲情,这是鲁迅所说的“一种清福”啊!置身在这座明清两代的遗世小城中,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一切紧张、急躁、焦虑是不存在的,无妨说是人类温馨的梦境。

离开台儿庄,古城的一切仍在时时让我和夫人魂牵梦绕。这种感受不光我俩有,相信每一个到过的人都会有,那是因为:这座古城是一部历史的、现代的、文明的大书,耐人鉴赏,回味无穷……

舅你要吗(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