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家乡区县: 内黄县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在内黄县城南20公里处的白条河园林场东,那里有一处为苍松翠柏所掩映的革命纪念碑亭,亭内耸立一通3.35米高的纪念碑,这便是《四·一二阵亡将士暨殉难同胞之公墓碑》,碑首碑侧为晋、冀、鲁、豫边区党委、行署和军区领导苏振华、晁哲甫、杨得志、唐亮、崔田民、王凤吾、朱程、安法乾、杨锐、李静宜、裴自耕等领导同志的题词。纪念公墓碑记载着1941年4月12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1.5万余人,对内黄沙区革命根据地抗日军民实施血腥大屠杀的野蛮暴行。为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暨死难同胞,1942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党委率第二十、二十一专区各界,于“四·一二”一周年之际,在此处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并刻此石碑,建立公墓,以此作为“四·一二”革命纪念地,教育后人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励精图治,强我中华。目前,这里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一二阵亡将士暨殉难同胞之公墓碑》碑文:
日寇骚扰以来,遭我抗日军政民百数十次之痛南、与深受我边区抗日根据地工作日益发展之威胁、乃于中华民国三十年四月十二日,集结兵力万余,向我冀豫边区沙林一带,进行绝望扫荡。内黄、顿丘、高陵三县交界地区,被焚百四十二村,毁房五万余间、殉难民众四千余人,炸毁百数十眼,砍伐树木数十万株,民间财物被掠一空。其杀人之惨,实开人类史上所未有,如在千口,以机枪集体扫射,死近千人;在杨固,填满水井五眼,死千余人;薛村沙窝,搜杀避难民众,亦约千余人。至婴儿活被撕裂,妇女奸后剖腹,以及逼驱男女于一室,辱打之后,放火焚毙者,比比皆是。劫后尸体纵横,血腥遍野,断井颓垣,瓦砾焦土,完物为之无存,极目一片荒凉!继之因外受疬气,内感忧惧,致疾而死者,桑 村一村,即六十二人。然日寇逞此残暴,其目的企图彻底摧毁我抗日力量与消灭我生存条件,但在我军政民坚决对敌展开反扫荡下,经九日夜之苦战,暴敌始行退去,由此边区各界,恨敌益深,倍加淬砺奋发,并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领导下,努力恢复工作,滋长抗日力量。一年来,创痕虽未平复,而事实昭示,抗日根据地,仍然屹立!今值周年,军政民各界,特联合为死者建立公墓,权为游魂依栖之乡,树立碑碣,用资永留纪念;并策励我中华民族之优秀儿女,踵继死者红血迹,誓死坚持边区斗争,驱逐日寇出我国境,必报奇仇,必清血债,务使死者血光,与行将实现永远独立自由幸福之新中国,同一辉煌万载!

宝嘉康蒂公主(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