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廉不蔽恶 3 正心固廉》一节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许衡的“我心有主”,是一种准则、一种操行、一种气度。
好一个“我心有主”!这就是一颗“正心“啊。
往小处说,一个孩子,他懂得要认真学习,五讲四美,因为他也是“我心有主”;一个成年人,他因自己的爱情进入了婚姻,从此为这个家操心,与这个家丝丝相系,从不为物欲横流的世象而放纵自己,因为他也是“我心有主”。
往大处说,为官者,若然人人都能做到“我心有主”,把国家的法律法规时时装在心里,把大义大德装在心里,把民情情意装在心里,那么,就不会出现成克杰、王昭耀之流的人物了。
我的一个朋友,在乡下上班。每周都要值班二到三天,他的同事常常会溜掉,但他从来都不会,每次值班都是认认真真的。我曾问他,听说人家会走,你为什么不走?他挠挠头说:“走了我会一个晚上都不安心,再说我得对得起我这份工资。“多么朴实的语言!这也是一个“我心有主”的人啊。
莲花,长在污泥中,却能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净美丽的花儿,让人心生敬意。许是这莲花也是“我心有主“的吧。
连花都能如此,况人乎?
文中说得好:““我心有主”,意味着达到了一种不以荣辱改节,不以得失易心的超然境界。一个人有节操、不苟取,就能力争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明·薛喧)。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成为生活的主人,生活的强者,使人生多姿多彩、充满乐趣。这个能让人充满浩然之气的心灵之主就是廉,而要让廉入主心灵,就必须正心。古人把正心放在“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之前,指出:“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礼记·大学)认为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进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足见自我完善的重要。正心就是要实现心理的和谐。人心犹如一泓流水,风来波兴,涟漪荡漾,心中平静水就自然明澈。对外物淡泊有度,便能保持内心的平衡自然、协调统一。”
希望人人都能有一颗正心,都是“我心有主”, 都能给自己树立一种准则、一种操行、一种气度。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和谐得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