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安溪铁观音的筋骨

家乡区县: 福建省安溪县

   厦门大学教授谢泳,作家萧春雷、夏炜,书评家张云良相聚茶乡安溪,在中国茶博汇茶饰界木艺主题馆临水雅酌,在三和茶业茶史馆斗茶赏茶文化,在祥华乡体验茶生活,深刻感受安溪铁观音,畅谈他们心中的安溪铁观音和安溪茶文化。

“让安溪元素在茶香升腾中弥漫”

“高、妙”,谢泳如此形容他眼中的安溪铁观音。他认为,中国产茶城市众多,决定其能够走多远的因素不仅仅是质量,还有茶叶所附属和融合的文化,文化就是茶叶的筋骨。“而我看到的这片土地上的人,尤其喜欢给茶叶寻找文化的支撑,在茶叶生产营销过程中融入本土文化的元素。”

铁观音之妙在于其不可琢磨的神秘气息。一小片安溪铁观音茶叶,含有97种芳香成分,高明的制茶师在制作过程中,每一次“手艺”抑或心情的不同,能够催化出不一样的香气。对此,谢泳感受尤深:“在厦大晓风书屋边上,有一家感德镇小夫妻俩经营了十多年的茶叶小店——古霞村,生意十分不赖,每回走过路过,远远就能闻到千变万化的茶香。”

“铁观音的香气很迷人。在所有茶里面,铁观音的香气成分是最复杂的,浓郁悠远,没有一种茶香能与她媲美。”作家萧春雷笑说,自己是一个老茶客,十年来喝茶的口味年重一年,如今竟至“天下无茶”,“所幸还有安溪铁观音,还有凤凰单枞、诏安八仙茶。”

张云良的生活每一天都与铁观音茶香“脱不了关系”。他说,一开始遇见安溪铁观音,就爱上茶这种神奇的植物,一喝就喝了十多年,已然是生活方式。“爱茶的人都要到安溪来,不来安溪他不敢说茶。”

作家夏炜是江苏人,1987年考入厦门大学之前,一直喝绿茶。进了大学之后,第一次接触“传说”中的铁观音,夏炜有点疑惑:这颜色像淡酱油水的茶(传统工艺的熟茶)有那么好喝吗?可一喝,夏炜就被铁观音特有的韵味给征服了。于是,改喝铁观音,这一喝就是20年。

工作之后,随着对铁观音了解的增多,夏炜被蕴涵在铁观音中独具魅力的茶文化深深征服了。于是,从2003年开始,夏炜深入茶都安溪的大街小巷,走访了诸多茶园、茶店,零距离感受铁观音的香韵,体会铁观音的文化。2006年,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铁观音》带着浓浓茶香问世。

“相比2003的安溪行,这回来我感觉当地政府对茶产业的推广力度更大,更专注于这片土地及环境生态的探究,可谓寻根寻到了茶的深处。”夏炜对此极为赞赏,他说,中国近几十年发展非常迅速,有些地方的地域文化、历史几被呼啸而过的现代化进程所淹没。然而永续的发展离不开深根和土壤,发展茶产业,不但不能任地域文化被埋葬,还应该进一步挖掘和发扬。

如何挖掘安溪地域文化,令其与茶文化相辅相成?张云良认为:“在开发和包装茶叶过程之中,将安溪的诸多文化元素和安溪铁观音良性对接,让安溪元素在茶香升腾中弥漫。并且有了本土文化的支撑,茶也就不仅仅是茶,还多了乡土的芬芳和厚重。”

林涵萱(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