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座有了年岁的城墙,用无数个青翠的日月堆砌而成。日子是一砖一瓦,生命是一梁一柱。城墙里,因为生活,因为情感,而充盈丰满。人生是什么?是在三月的早春,看一群燕子,于古老的庭院衔泥筑巢;是在清凉的夏季,看满池莲荷,寂寞地在水中生长;是在风起的深秋,看一枚落叶,安静地赶赴美丽的死亡;是在落雪的冬夜,看一尾白狐,遁迹在荒寒的山林。
渐知渐觉,这一年的时间似乎还没写过一篇像样的日志。很多时候也只是默默在心里想着一些问题,不断反思,不断知觉。在一次又一次的知觉之后,在一次又一次对未来的未来的恐惧之后,似乎什么都没剩下,不得不又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有时又幻想着一切似乎并非那么的无可奈何,或许我们真的可以去尝试着改变一些东西,改变自己之后去改变一些人乃至世界,虽然我们有时是理想主义者,但却必然要面对着现实。记得,曾经晓炜和我说过,曾经那些愤世嫉俗的我们,终有一天会随着时间的逐流而被世俗的世界磨得圆滑,我们曾仅守的棱角终会变得不那么锋利,似乎如今却又真实的感觉到了时间无形的能量,让我们失去了太多的不该失去的东西。或许,有失必有所得,但我们得到的真的就比失去的多么?
当我们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的绝望,绝望后一次又一次的希望,是否最后的绝望能够通过我们自我内心的升华和改变而变成永恒的希望?时不复往,今不由昔。不管别人和自己不断的否定着自己的做法和思想,有时这些否定确乎真的便成为了一种无声的肯定,但肯定终会变得坚定吧,如果自己都没能在最后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什么才算是自我存在的意义呢。毕竟,很多人的世界,我们进不去,他们也出不来,我们真正能够唯一看清的,还是自己内心那个小小的世界,既然看清,何不坚持自己所不由坚持的东西。
大学中的大学,我们终究还是没能成功的上过一次大学,或为逃避,或为解脱,不想面对和成为的只是未来的苟延残喘,成绩、荣誉、证明,或有或无,形于至上,忘逝无心。终于,年轻的我们将不复年轻,唯余面对,不求苟活于世,但求无愧于心。而又有几人能做到无愧于己、无愧于人,愧者必然。抓不住的永远是时间,留不住的永远是回忆,仅仅能够珍惜的只是现在,只是那些爱着我们和我们所爱着的人。竭一己之力,为求无尽过去未来黑暗中的一丝光明,仅此而已。为了适应和生存,似乎一切都这么简单却又艰难无比,什么才算适合,才算真我。冯冰说没我在宿舍的夜晚,难以入眠,或玩笑或真心,我说在未来的多少年里,我们注定还是要走在只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上,没有彼此的夜晚,依然还会继续。在那些失眠过的夜晚,在那些沉迷的时光里,我们渐觉倦惫,惊于偶然。
她说:你看到别人一路畅通时,心中是否会愤愤不平?看到别人失意落魄时,又是否会幸灾乐祸,沾沾自喜?其实别人的好与坏,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你需要要做的其实只是自己。真正智慧的人,在人生追求的路上,只有不断的自我升级,对照别人的一切,不断的鞭策自己,一路坚持,才能不断的升华,实现人生的梦想...我说:未来的我们能爬到一个怎样的高度,虽未必取决与自己,终究还是要依靠着自己的内心,静于安己,持帆以恒。
似乎,我也不知自己究竟想要表达出一番怎样的含义,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写出此番文字,或拙于言辞,或随心而作,但这就是我所要表达的所有。只为逝去20年生命留下一丝痕迹,到风烛残年之时聊以欣慰。晚安世界,早安未来,千字小言,无堪以表,此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