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子桥横跨韩江的东西两岸。湘子桥也称作广济桥,它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始建于南宋乾道6年(公元1170年),自古以来是粤东通往闽浙地区的一条咽喉通道。广济桥的设计很巧妙,靠河岸的两边是由桥墩连接的带有亭台楼阁的风雨桥,中间则是一段用船只连接起来开合自如的浮桥,在方便韩江两岸交通来往的同时,也兼顾了韩江水道的通航需求。广济桥建成数百年来,对促进当地及周边商业发展功不可没。
明代的李龄说:“吾潮之胜状,在于广济一桥。”的确,潮州广济桥,无论是环境、布局、用材、造型,还是工艺、功能、习俗,都独具特色。在潮人眼里,广济桥就是潮人的根,也是潮人的精神支柱,更是美的象征。是一座沉淀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桥、文化之桥。
广济桥上楼台亭阁虽错落有致,体态各异,但比例则是一个或几个比率在整体中的重复。从而确保桥上建筑杂而不乱,错落有致。且色彩材质却是对统一的。修复后的楼台亭阁以灰色为主色调,人感到厚重、沉稳,体现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木构架的选材上,全部采用进口坤甸木。这种木材除了可防白蚁及耐久性好外,还在于特殊的裂纹及稍微黑色的外表,较好体现了古桥的历史沧桑感。在屋顶的屋脊头上,运用潮州民居特有的金木水火土形式,既富有变化,又保持地方特色。
广济桥初建于南宋,当时只是一道由数十艘巨船相连的浮桥,直至清雍正时期才落成了“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标致模样。尽管种种原因,古桥已不复再,但始于10年前重建的广济桥却完整地再现清朝广济桥样式,使得人们又可以在原址上看到了广济桥当年“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英姿。
广济桥上的亭台楼阁,特别是宗教建筑空间所能带给人们的感官体验、情感体会、心灵净化、精神寄托以及对文化、历史和社会脉搏的传达,是构成广济桥环境的隐性因素。
最近在新快报在新浪官方微博发起投票,评选“南粤十美”心水景点的活动中,网友们热捧的潮州湘子桥一路领先,这说明具有人文气息、历史内涵的景点是永不过时的,这也是“生态之美”的体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