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街是潮州纪念性标志建筑,太平路与东门街是潮州古牌坊最为集中的路段。根据史籍记载,太平路共有明、清石牌坊39座,其中建于明代的有34座,建于清代的5座,最早的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为御史许洪宥建的“柱史”坊,最迟的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是为直隶总督郑大进建的“圣朝使相”坊。
清末明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在此期间,太平路、东门街也渐次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并与明、清石牌坊共存,形成了国内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街上的商店大多是经营旅游纪念品,或者是地方土特产,总之是以为游客服务的居多。潮州以其美食名扬海外,糕点也是极具特色,有名的食品店门前常常可以看到排成长队的顾客,美食的魅力确实不小。
从西岸的南角楼上城堤顶步行至金山顶古井至北阁佛灯出口,沿线可观赏各城楼建筑,敌台、城垛及高处观望城外的沿江景观;从东门楼(广济楼)沿环城东路到北堤祭鳄台,乘车观赏城堤北堤外观,城门及滨江各景点;从南桥头沿滨江观光步道,步行休闲观赏沿江水面和长廊各广场景点,并从远处观赏古城墙的风貌;沿湘子桥(广济桥)至桥东,参观韩文公祠、宋窑遗址和凤凰古塔。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潮州也是历代贬谪官员理想的安置场所,更是流放岭南蛮荒之地者的必经之路。这些朝廷政治斗争的失意者给这片土地最早带来了中原文明,融合地方文化,渐渐地繁衍成长。由此酝酿而成的潮汕文化独具特色,并随着人口的迁徙,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潮州牌坊街具有悠远的历史渊源,浓缩着古城千百年的辉煌历史。据黄梅岑先生《潮州牌坊纪略》载:“牌坊,传说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乌凹肚门’,到明时改用石砌,加叠层楼,饰以花纹,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唯嘉靖时建多柱多门长牌坊”。
潮州牌坊街(太平路和东门街)两侧商铺的立面修葺一新,焕发出昔日光彩,与古牌坊、古井、古民居互相辉映,成为旅游观光的亮点。这些商铺多为两三层楼房,自第二层起向前跨出三米左右,临近马路处用两根大柱顶住,因此叫骑楼。一座座骑楼并排,楼底空间便形成一道贯通的长廊,成为可蔽风雨烈日的人行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