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富裕的府谷更文明 让文明的府谷更幸福(5)

家乡区县: 陕西省府谷县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专访府谷县卫生局局长张永强

近年来,全社会对医疗卫生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已成为改善民计民生的重要内容,府谷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民计民生,认真落实国家医改方针政策,结合县情实际,积极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创造出不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医改工作有效地解决了老百姓就医难,看病贵,健康保障等问题,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为此记者专访了卫生局局长张永强。
记 者: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我县卫生事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张永强:“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事业取得的主要成绩有:一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县政府宾馆无偿划拨给县人民医院,投资1.5亿元进行改扩建,新建住院楼已投入使用。总投资5.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捐资2.73亿元),新区新建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正在加紧建设。先后投入35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24所,矿区5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县级医院水平。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258个,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为群众就医保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是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我们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五年来,共送出进修学习500多人次,参加在职教育600多人。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本县医护人员150名,在全国范围内为两所县级医院招聘本科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70名。乡村医疗服务功能完善。县医院、中医院分别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西苑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三是完善了基本医保制度,使群众看病有保障。新农合的合疗基金由150元提高到300元;成立了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会,对大病患者实行二次救助;积极开展民政救助。形成了三保险的救助体系。全县人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达到400元。四是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工作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管理率达到95%以上。有力保障和促进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五是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双补双管四结合”的医改工作思路。被评为全省医改工作先进县和全省合作医疗先进县,是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县,受到省市和卫生部的高度肯定,为全国医改提供了经验。
记 者:近年来,我县高度关注民计民生,认真落实国家医改方针政策,结合县情实际,积极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请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哪些成绩?
张永强:我县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初步形成了“双补双管四结合”的工作思路,即在投入改革上,既补医疗服务机构,又补城乡居民;在管理创新上,既对医疗机构实行绩效管理,又对医保机构和医保对象实行规范化管理;在重点环节的把握上,坚持疾病预防与医疗救治相结合、财政补贴与内部激励相结合、基本医保与大病救助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社会捐助相结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了财政投入的长效补偿机制。县上明确提出卫生事业投入每年不低于县财政支出的10%,2010年投入3.15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11.36%,县乡医疗机构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预算,乡镇卫生院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年3000元预算,村级卫生室每年补助8000元(其中省财政3000元,县财政5000元),村医每月补助由120元提高到500元。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三统一”,零差率销售。针对乡镇卫生院因“零差价”减少的合理性收入部分,我县按2007年至2009年三年药品平均收入的40 %予以补偿。二是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出台了《府谷县公立医院综合目标考核暂行办法》、《府谷县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府谷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府谷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府谷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对公立医院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管理。建立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公立医院管理运行新机制,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群众看病的首选之处。2010年,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次占68.92%,县级医院占21.95%,县外仅为9.13%,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三是建立了较高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机制。新农合补偿标准,乡镇卫生院住院达到95%,县级中医院提高到85%,县人民医院达到80%。成立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会,对大病困难患者进行二次救助。对合疗、大病救助以外的困难患者实行民政救助。实行严格精细的基金管理,有效控制了过度医疗,保证了基金的有效使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建立了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机制。高标准定位,按要求、有计划、多渠道引进培养技术人才。加强与国内三级医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实行县镇一体化、镇村一体化、地企一体化管理,实现人才队伍、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是建立了严格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及经费管理办法》,实行量化考核,以工作量兑现奖惩,绩效管理,保证了各项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的落实。
记 者:为了切实解决我县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10年成立府谷县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会。近一年来,基金会运转情况如何, 这种模式能否推广?
张永强:2010年7月,21家企业(法人、自然人)捐助1.46亿元,县财政投入0.3亿元,筹集原始基金1.76亿元,成立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会,制定了《府谷县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会章程》和《府谷县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实施细则》以及《府谷县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管理。基金会利用投资收益对大病困难患者按照分层救助、费用分段、封顶报销的办法进行二次救助。2010年基金年度收益1760万元。目前已分两批向415户434人次兑付救助金997万元,人均救助2.3万余元,连同新农合、城镇医保补偿,大病补偿率达到73.97%,其中,两户大病患者补偿均达到30万元封顶金额。这在全国属于首创,被卫生部陈竺部长称为原创性的,为全国开了先河,创造了经验。
记 者:卫生系统承担着保障全县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因此卫生系统医德医风的建设是关系全县民生,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目前,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部分医护人员服务态度较差,没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请张局长谈一谈,医德和医风建设方面,我县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
张永强:近年来,我们把医德医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以全县政风行风建设和卫生系统 “三好一满意”、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为载体,强化医德医风建设。二是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等专项活动,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三是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严厉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行业纪律。四是改革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严格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室评价、单位评价、社会评价等对每个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严格奖惩,对突出问题进行严肃处理。通过深入的教育活动和严格的管理手段,全县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得到明显转变。
记 者:当前我县卫生事业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问题,针对制约和影响我县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因素,如何突破?
张永强:当前,我县卫生事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是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卫生工作任务递增,人才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在不断引进当前急需人才、技术的同时,制定了“十二五”技术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强化技术力量,形成人才梯队,实现技术人才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记 者: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县新的蓝图已经描绘。那么未来五年,我县卫生事业将如何实现要求以及呈现给百姓的将是什么?
张永强:在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县医院和中医院病床均增加到600张。县医院完成门诊大楼、办公大楼的建设,建成三级乙等医院;总投资5.2亿元的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力争2013年底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并逐步实施二期工程建设,努力把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建成全国先进、西部一流的区域性医疗中心。二是全面推进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消药品加成,零差率销售,让利于民。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行绩效管理,促进管理技术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三是加强与中日友好医院、西苑医院等国内、省内多家知名医院的长期合作关系,加快县镇、镇村、地企一体化管理试点,实现三级医疗服务协同配合、整体提升。四是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建成县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五是坚持预防为主,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实行全民健康体检,强化各类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努力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

呆毛(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