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秀
[唐](公元六九五年至七五四年)字紫芝,河南人。生于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卒于玄宗天宝十三年,年五十九岁。少孤,事母孝。举进士,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菌席。家贫,求为鲁山令。岁满去职。爱陆浑佳山水,乃居之,陶然弹琴以自娱。房琯每见,叹息道:“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卒,门人谥曰文行先生。学者高其行,称曰元鲁山。德秀所著季子听乐论及蹇士赋等,《旧唐书文苑传》为高人所称道。
相关记载另有《新唐书》卷一九四;元结《元鲁山墓表》;宋代钱易《南部新书》
一代贤令元德秀
一、元德秀其人
开元二十一(公元733)年登进士第,任邢州(今河北邢台)南和县尉,因施政有名升为龙武军录事参军,后因车祸伤足辞去军职,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调任鲁山县令,三年期满后到陆浑隐居,天宝十二载九月二十九日病逝于河南陆浑山中(《元鲁山墓碣铭(并序)》);一说天宝十三载,见《旧唐书》)。他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为政清廉,誉满天下,名重当时。深得人们尊敬和爱戴,被世人称为鲁山大夫、元鲁山,被鲁山人民称为元青天、元神仙,并在县城为其筑琴台共贺,史称“琴台善政”。他去世后,被其门人和学生谥曰文行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华为他撰写《元鲁山墓碣铭(并序)》,文学家元结为他撰写《元鲁山墓表》,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散文家、雕刻家李阳冰雕刻,被称为“四绝碑”。其事迹历史多有记载,民间广为流传。自唐以后不少历史名人和文人骚客赋诗作文,予以歌颂。
二、元德秀是盛唐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一)具有政治家的思想修养和远大抱负
元德秀出身北魏皇族后裔,官宦之家,书香门第。自幼言行处处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品德高尚,志向远大,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精通音律,有经世之才。为人忠诚厚道,朴实无华,气质儒雅,神态安详,举手投足之间有仁者气度,圣贤之风。为了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还象当年诸葛亮写《梁父吟》一样,写了一篇很有文彩的《蹇士赋》来比况自己,爱到当世高人称颂。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38岁的元德秀以“才行第一”一举考中进士(见《旧唐书》、《新唐书》、《元鲁山墓碣铭》、《三贤论》)。在大唐帝国全盛时期,想通过科举入仕的饱学之士不知有多少,通过乡试等层层选拔,能到京城参加殿试的人就很少了。而在大考之年一次录取的进士也只不过有几十人而已(据史书记载开元二十一年共取进士二十五人)。而元德秀以“才行第一”一举得中,若非有超常的才华和学问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具有政治家的眼光、胆略和气魄
作为一名政治家,只有出众的才华和渊博的学问是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政治家的眼光、胆略和气魄,元德秀就具备这样的素质。元德秀在任鲁山县令期间发生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充分表现出元德秀政治家的眼光、胆略和气魄。
第一件事:义释大盗,为民除害。鲁山是偏僻山区,土地贫瘠,灾害频繁,赋税沉重,盗匪丛生,虎患盛行,民不聊生(见新、旧唐书)。原任县令弃官而去。元德秀就是在此情况下走马上任的,他来的是一个别人不想呆的地方,接的是一个别人不愿接的烂瘫子。既乱又穷,还充满凶险,因为盗匪猖獗,弄不好还会死于非命。上任后,他穿着朴素,常深入田间地头,一边帮百姓干活,一边察民情,访疾苦,抚流民,修水利,兴农桑,治匪盗。人民群众惭惭安定下来。不久,有一名大盗被捕入狱,这名大盗要求见元德秀一面,请求说愿不惜性命杀虎赎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此时正值鲁山虎患猖獗,元德秀经过慎重考虑答应了他。手下官吏告诉他说:“这是盗贼阴谋诡计,他要逃走,您不怕因此受到牵连吗?”元德秀说:“已经答应了,怎能违约?我愿承担一切责任,与别人无关。”第二天,那名大盗果然背着老虎的尸体回来见元德秀,全县群众闻听此事无不啧啧称叹。这件事《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记载,前者用79个字概述,后者更精简仅用59个字。寥寥数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初读之使人心情顿时紧张,心里为德秀捏把汗,最后长出一口气,赞叹佩服之情无以言表。人物性格栩栩如生,元德秀的过人胆识和盗贼的义气守信跃然纸上。
这个事件中心和焦点,或者说故事的高潮部分是围绕着一个字展开的,那就是一个“放”字。“放”与“不放”成为当时德秀、德秀身边的人、全县百姓和大盗本人关注的焦点和中心。而唯一的决定者只是元德秀一人,其它人都只不过是为他担心受怕而已。如果放了,一旦大盗不守信用,他要承担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放虎归山,大盗重新祸害百姓,无法向全县百姓交代,这是元德最不愿看到的;二是有收受贿赂、私通匪盗之嫌,在全县百姓之中将威信扫地,以后无法在鲁山工作下去;三是身为朝廷命官,私放官囚,又造成恶果,按大唐律是要问罪的,轻则丢官,重则身陷牢狱,一生的功名和前程全毁了,人生的理想和抱负也将付之东流,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唯一有利的地方(还不是对自己,而是对大盗和百姓而言)就是义动天地,给大盗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杀死老虎,为民除害。同时教育感化其他盗匪悔过自新,改恶向善,既根除了盗患,又根除了虎患,一举两得,实践自己以王道仁政和道德教化治理国家、造福百姓的施政理念,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和抱负。如果不放,对自己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是大盗失去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百姓将继续遭受虎患的威胁。应该说释放大盗这件事风险太大了,大到无人敢做的地步。但元德秀经过深思熟虑,力排众议,最终还是放了大盗。也就是这大智大勇的一放,成就了一代圣贤元德秀。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元德秀有三个特点:一是有胆,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二是有识,目光高远,见解独到,超越常人。三是心中装着百姓,轻名利,重大义,敢为百姓一搏。胆正气壮,大智大勇,胆识过人,这正是一个政治家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