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动物园

家乡区县: 广州市越秀区

广州动物园(GuangZhou Zoo)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邻十九路军陵园,南接环市东路,西边云鹤路,北衔先烈中路。有南门和北门两个出入口,两门均设有停车场,多达四十路公共汽车经过南北门,交通十分方便。于1958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42公顷,目前饲养和展览着国内外400多种5000多头 (只) 动物,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是我国三大城市动物园之一。
中文名称广州动物园
外文名称GuangZhou Zoo

广州动物园(CantonZoo)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邻十九路军陵园,南接环市南路,西边云鹤路,北衔先烈中路。有南门和北门两个出入口,两门均设有停车场,多达四十路公共汽车经过南北门,交通十分方便。于1958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42公顷,饲养和展览着国内外400多种5000多头(只)动物,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是我国三大城市动物园之一。
2历史发展
编辑

民国初年,广州东堤有个东园,养有一对老虎、一只狮子、一条鳄鱼和几只猴子,可谓广州最早的“动物园”。
广州动物园的前身是1928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市中山四路建立的永汉公园,面积2.2公顷,展览动物60余种,200多头。1950年,永汉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今广州儿童公园)。1955年5月正式命名为广州动物园。[1]
1956年7月,征用先烈路地段的麻鹰岗一带作动物园新址。1958年10月,新址落成开放。。经过40余年的发展,广州动物园已成为一个以展览动物和科普教育为主,游乐、饮食服务相配套的综合性游览场所。园内的动物按昆虫类、两栖爬行类、鸟类、灵长类、猫科动物、草食动物分区展出。既有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麋鹿、坡鹿、黑颈鹤等,也有来自世界各大洲的黑猩猩、长颈鹿、非洲象、河马、斑马、犀牛、黑天鹅等珍禽异兽。
广州动物园
广州动物园(3张)
2012年来,广州动物园陆续开发了多个引人入胜的景点和项目,其中包括我国最大的陆上海洋馆,我国最大的蝴蝶生态园,国内独创新颖别致的户外观赏鱼展览园-锦鳞苑和惊险刺激的驯兽表演。2012年隆重推出“动物进食大观”和“猴山新貌”等项目,游客们可亲眼目睹河马狂张大口、大象巧用长鼻和狼吞虎咽的情景。猴山经过改造面貌焕然一新,猴群超过100只,经常演绎猴王争霸的场面,个中的精彩游客们可亲自体会。此外,园内设有中餐厅、快餐厅、小卖部、旅游纪念品商店和游乐场的多种游乐项目,可以满足游客休闲、饮食、购物、娱乐等需要。[2]
3园内环境
编辑

广州动物园园区风光
广州动物园园区风光(32张)
广州动物园同时亦是一个植物展示的园地。全园种植的树木有200多种,100,000多株,绿化配置多选用最具热带风光的树种,并采用自然式的组群丛植,使全园充满热带亚热带情调,构成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格调新颖、景色宜人的优美环境。
广州动物园经4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以展览动物为主,游乐、饮食服务配套的综合性游览场所;在布局上,北部的麻鹰岗顶为猩猩馆、狒狒和山魈馆等灵长类兽舍,南坡设置中小型兽笼,西南坡有熊山、狮山、虎山、河马池等。与麻鹰岗隔湖相望的大片山岗地上,分布着猴山、熊猫馆、大象房、长颈鹿馆、犀馆、斑马馆、鹿舍等。其中像国宝熊猫他有周期性,除了睡觉大都会在外面游戏,游戏麻鹰岗下,有三个景色秀丽的人工湖,水体面积17,000平方米,并建有5个风光绮丽的小岛,放养丹顶鹤、白天鹅、鸳鸯等数10种涉禽和游禽。由于环境胜似天然,不少动物在岛上繁衍了后代,大批野生鸟类亦在此留居、栖息。在动物园四周边缘上,建设了几个颇具特色的园中园。盘龙苑在动物园的东北部,展出两栖、爬行、鱼类等近两百种动物,苑内迂回曲折,湖光掩映,环境清幽。位于园西南部的飞禽大观,有鸟类100多种,该园具有浓郁的庭园风格,笼舍新颖别致,有一大型可进入式鸟笼,颇有自然意趣。
园内景观
园内景观
地处园东部的逗趣园主要为少儿而设,通过触摸和饲喂山羊、矮马、驴等温驯可爱的动物,培养小游客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改革开放以后,广州动物园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打破了经营上单一展出动物的传统模式和依赖国家拨款的旧框框,实行以动物为主业,综合经营为辅的办园方针,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取得丰硕成果。由于成绩显著,历年来,广州动物园分别被建设部和中国动物园协会授予全国“十佳动物园”光荣称号,获得过“广东省旅游优质竞赛先进单位”、“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名誉。
为适应广州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要求,给广大游人提供一个更清新优美的游览和休憩场所,广州动物园正按“科技兴园、提高素质、效益体现”的发展新思路,决心在本世纪末,把本园建成在饲养管理、绿化配置、园容园貌等方面处于园内同行先进水平的一流动物园。[1]
4动物展区
编辑

广州动物园共有选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哺乳类、爬虫类、鸟类和鱼类等动物 450余种,4500多头(只),其中不少属于世界珍禽异兽。属于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黑颈鹤等35种,属于国家二类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小熊猫、白枕鹤等32种。该园在动物驯化和人工繁殖方面颇有建树,成绩卓著,有些在国内外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如大象、黑猩猩、长颈鹿、斑马、袋鼠、东北虎、华南虎、黑天鹅、鸸鹋、河马、丹顶鹤、白头鹤等,已在园内繁殖了它们的后代,特别是白头鹤人工繁殖成功以及丹顶鹤一年孵两窝,创下了中国白头鹤及丹顶鹤繁殖的新纪录。
5布局分区
编辑

园内按动物分类布局,可分为中心展区、飞禽大观、盘龙苑等三个游览区。中心展区以展出哺乳类为主。主要有狮山、虎山、猴山、河马池和熊猫馆、名犬馆、大象房、长颈
亚洲象“跃龙”“曼玲”
亚洲象“跃龙”“曼玲”
鹿馆、犀牛馆、斑马房、鹿舍等。这里是猛兽圈养之所,庞然大物群集之地,因此非常刺激、震撼,飞禽大观,有各种飞禽 100多种。其陈列设计为庭园形式,笼舍新颖别致,游人可入内漫步观赏,颇有自然情趣,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似乎是在欢迎游人的到来。令人喜爱的孔雀,也常常打开美丽的羽毛,给人吉祥如意的祝福;盘龙苑在动物园的东北部,展出的两栖、爬行类、鱼类动物近 200种,还兼养海豹、鸳鸯等。水族中最吸引人的是美丽活泼的金鱼,和色彩斑斓的热带鱼。这些热带鱼多来自外国,不但色彩艳丽,而且有的形状十分奇异,极具观赏性。
广州动物园近段时间增设了“驯兽表演”、“逗趣园”、“欢乐世界”等游乐项目,形成了园中有园、各得其乐的格局。逗趣园是专门为游人提供与动物接触、逗趣的地方。游人在这里可与山羊、驴、白兔等动物共舞,游兴大增,一扫在动物园只能观赏不能接触的遗憾,寻回许多童趣与天真。
6海洋馆
编辑

广州海洋馆位于广州动物园内,1997年起对游人开放,是一家集游乐、观赏、科研、教育多功能为一体的,以陈列展览海洋鱼类为主要特色的蓝色海底世界。
海洋馆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馆内放养着200多种鱼类及其它独特罕见的海洋生物。主要的景观有:海底隧道、深海景观、18米长的热带珊瑚缸、珍品缸、触摸池、淡水世界、锦鲤池、鲨鱼馆、海狮乐园等,令游人眼界大开,乐而忘返。
广州动物园海洋馆
广州动物园海洋馆(14张)
建筑外形独具一格的广州海洋馆,是个多功能大型高科技展馆。全馆分多个区域全方位展示海洋世界,包括:如临其景的海底隧道,五光十色的深海奇观、飘飘渺渺的海藻缸、玲珑辉影的珍品缸、生机盎然的热带雨林、生动有趣的触摸池、惊险刺激的鲨鱼池、悠然自得的海龟池、冰天雪地的企鹅馆、寓教于乐的科普厅、精彩纷呈的海洋剧场、逗趣可爱的海狮乐园和独具特色的海洋广场等,这些展区特色鲜明,生动有趣,按照不同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种类品种等进行规划布局,大大小小的缸内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千奇百怪、珍稀罕有的海洋生物几百种,真实再现了神秘莫测、变幻万千、绚丽多姿的海洋世界。
广州海洋馆目前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内陆海洋馆。为保证全馆的海洋生物能在一个人造的海洋生态环境中生存,无论在展示材料、海水合成、维生系统和机电配套等方面均采用90年代世界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材料。
广州海洋馆是一个集游乐、观赏、科研和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高科技展馆,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广东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不仅是人们赏心悦目的旅游景点,更是提高公众海洋文化素质,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意识的科普基地。
7展馆发展
编辑

广州动物园作为国内三大城市动物园之一,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如今动物园的笼舍建设仍处于较陈旧保守的阶段,已逐渐不适应现代公园及游客的发展需要,尽快寻求改变与突破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必由之路。
(一)铁链禁锢式展览
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野生动物的原栖息地未被大规模人为破坏,许多珍稀品种头数相对较多,故不少珍稀动物在动物园生活与展出长期采用铁链锁住身体的方式,限制其活动范围,或建造简易围栏进行圈养,展出方式较为简陋。游客也仅仅怀着好奇之心,以参观动物为唯一目的到动物园游玩。
(二)初具建设规模
七十至八十年代初期,动物园正式开始实施有规划的布局与建设,前期笼舍建筑风格受苏联影响,建筑物的体量较大、结构厚重、牢固封闭。后期通过不断摸索,逐渐形成符合岭南地域气候特色的风格,动物笼舍呈现出既经济实用又美观轻巧的特点,但形式仍较保守,观赏动物的视觉效果不够理想,这种展出模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
(三)安全保守实用理念
八十年代的长颈鹿馆
八十年代的长颈鹿馆
随着物质及经济条件的逐渐丰富,游客对游览动物园的内涵有了更多和更新的要求,同时建设者对游客和动物的安全保护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此阶段建设改造的动物笼舍以实用和安全为主要目的,人们到动物园的目的也由单一的观赏动物向多元化综合服务活动转型。
(四)生态化动物园概念
直到二十一世纪初,生态失衡和自然资源流失的形势日趋严重,社会对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也日益重视。人们在创建大都市的过程中,如何在城市中创造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既能充分满足动物生存与饲养人员的工作要求,又安全自然、环境优美的展览场馆,这是所有设计者与建设者都感到困惑的难题。我们认为要营造合理的空间布局,突破现有的思维和理念是双赢的关键。
8特色场馆
编辑

猩猩馆

猩猩馆于2006年3月正式动工改造,年底正式开放。原猩猩馆只有几座破旧的铁笼展览笼,而且面积比较小,新的猩猩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园林式运动场有2000平方米,展区分为室内玻璃展厅和室外展览场两部分:室内展厅首层建有8间动物空调休息内室和2间可以“零距离”观察猩猩的玻璃展厅,材料采用加厚四层夹胶安全玻璃;二层观景台为游客提供在高处观察动物生活习性的新视点。
景观主立面采用大型石山悬崖瀑布为主景,配置原始山林式的攀藤植物,设置原木凉棚栖架等,营造出一个生态化自然式的猩猩栖息地。园林式的动物运动场采用壕沟、电网的形式隔离,动物展示与山水相融合,形成丰富的生态景观。猩猩馆建成后成为了北门入口景观的新标志。该项目在2006年度广州市公园管理“红棉杯”劳动竞赛检评中被评为“优秀景点”。

zypls(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