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具有优越地理区位、便利交通条件和良好经济基础的天津,开埠后又利用通商口岸所特有的宽松环境、发展机会和广阔市场,逐步成为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成为近代北方经济的龙头,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广大地区经济的现代化进程。真正充分发挥港口城市天津所固有的巨大经济优势和潜力,有利于今天北方市场经济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天津;经济龙头;北方;近代
如果说上海是近代长江流域经济龙头的话;那么,近代北方经济的龙头就是天津。
关于天津经济地位问题的讨论,学术界的关注由来已久,著述也很宏富。具有代表性的专著,解放前有李洛之、聂汤谷二人的《天津的经济地位》[①];解放后又有罗澍伟主编的《近代天津城市史》[②],张利民、周俊旗、许檀、汪寿松合著的《近代环渤海地区经济与社会研究》[③]等等;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姚洪卓的《走向世界的天津与近代天津对外贸易》[④],刘海岩的《近代历史上天津与西部的关系》[⑤],吴松弟、樊如森合作的《天津开埠对腹地经济变迁的影响》[⑥],樊如森的《西北近代经济外向化中的天津因素》[⑦]、《论近代中国北方外向型经济的兴起》[⑧]等等。这些著述,都从不同侧面对天津在近代北方广大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不过,在笔者看来,已往研究的时段多集中在20世纪20~30年代,研究的内容也多偏重于单一的对外贸易领域,结果使天津在近代北方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难以得到更加充分的揭示。本文试图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该问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以便为今天北方市场经济的良性运作和环渤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天津开埠前的地理区位和经济基础
地处华北平原东部的今天津地区,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水运条件相当优越。三国时期,曹操为攻打乌桓而开挖了平虏渠和泉州渠,把该地的主要河流连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今海河水系,从而使处于“九河下梢”的今天津地区,水上交通更加便利。唐朝中叶,这里被誉为“三会海口”。
金、元两代定都今天的北京城以后,为保障首都的漕粮转运,相继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汊河口一带,建立了直沽寨、海津镇。1400年(建文二年),燕王朱棣率“靖难”军经直沽南下时,又正式赐该地地名为“天津”。1404年(永乐二年),明政府在这里置建了天津卫。1677年(康熙十六年),清政府把长芦巡盐御史署迁到天津。1725年(雍正三年),将天津卫升置为天津州,不久升为直隶州。1731年(雍正九年),又升天津直隶州为天津府。
随着其军事、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天津的经济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开埠以前,天津已经不仅是海河流域水陆交通的枢纽和长芦海盐的营运中心,而且,作为京城漕粮的转运站,它还成为漕船卸载南方洋广杂货和携带北方土特产品的商品集散地,商业上一天比一天繁荣。长期从事华北商品经济发展研究的许檀先生明确指出,“到清代中叶,天津已成为华北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港口城市了”[⑨]。
二、开埠后天津商业上成为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
1860年,根据《中英北京条约续约》的规定,天津成了北方的三个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国家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得以在这里迅速登陆,使天津获得了比内陆地区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商业上比以前更加繁荣,一个以天津为终点市场的北方外向型市场网络,逐步地构建起来[⑩]。而和同期或此后开埠的北方其他港口城市相比,天津也因其所拥有的明显优势,而成为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
1、在北方各港口城市中所拥有的经济腹地最广阔
天津之所以能够拥有辽阔的经济腹地,是与自然界所赐予它的优越地理区位和人们的后天努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尽管天津港在1942年10月27日塘沽新港第一码头开港营运之前,主要以河港的形式而存在,港口条件远不如水深港阔、冬季也不结冰的大连和青岛港那么优越。但是:
第一,位于渤海湾西岸的天津,在使用传统水、陆运输工具的19世纪,就是华北大部分、蒙古草原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它既有着连通这些地区的陆上交通线,又连接着北方最完善的内河航运系统——以海河及其五大支流为主体而构成的华北水运网络,从而使它可以通过费用低廉的内河水运,比较便利地同直隶全省、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部和山西省东部的广大地区,进行较长距离的进出口贸易联系。
第二,进入20世纪以后,京奉、京汉、正太、道清、津浦、京包等铁路陆续修通,使天津又能够利用其华北铁路中心的优势,更为快捷地展开与更广大地区间的贸易。“方今铁路宏通,运货便利,出口贸易之腾振不无由来。出口土货,曩之用驼或土车或船只载运来津,受途中种种耽延,种种遗失者。今则虽仍用旧法载运,不过自产地至本省之张家口,或丰台或晋省之太原府,即可易由火车转运本埠矣,故迟误既少,伤耗亦轻”[11] 。正因为如此,所以即便是远在大西北的青、甘、宁、新等地,也因为陇海铁路1935年才修到西安、1952年才修到兰州的原因,而乐意将皮毛、药材等货物,先用皮筏子顺黄河漂流到包头,或者先通过骆驼驮运到包头、归绥(今呼和浩特市),然后再装火车东运到天津出口。
第三,鉴于内河码头航道浅狭、冬季结冰封港等不利条件的制约,1897年,专门成立了由天津海关道、首席领事、招商局、开滦矿务局、外商轮船公司、各国租界、税务司、以及商会的代表共同组成的海河工程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并着手海河水量的保持、河道的裁弯、淤沙的清理等工作。而且,从1911年开始,还陆续购置了若干艘破冰船,在港区和大沽口航道进行冬季破冰,效果良好,“使天津港进入了一年四季通航的新时期”[12]。
天津正是扬长避短地利用了自己的水陆交通优势,才赢得了极为辽阔的经济腹地。20世纪30年代,天津的皮毛腹地已经遍及华北、西北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其中,为天津提供羊毛的地区包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察哈尔、热河、绥远、东三省、以至新疆、青海、宁夏、外蒙古、西藏等省区;提供山羊绒的地区包括河北、山西、绥远、陕西、察哈尔、热河等省;骆驼毛主要来自于内外蒙古的驼毛集散地张家口(又称万全)、包头与归化城一带;皮张产区则主要包括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东三省、热河、察哈尔、绥远、新疆、甘肃等省[13]。与此同时,天津的棉花腹地也包括了河北全省、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甚至新疆吐鲁番等北方主要产棉区[14]。当时人认为,天津1930年代的综合腹地范围是,“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及热河、辽宁等省都成为他的直接市场圈,同时山东、河南、陕西、宁夏、甘肃、吉林、黑龙江诸省的一部分划归他的势力范围以内”[15]。
根据陈为忠的研究,青岛、烟台1930年代的腹地范围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境内;而姚永超的研究也证明,大连、营口1930年代的国内腹地主要局限在东三省和热河的部分地区[16]。它们都比天津的腹地范围要小得多,因而对北方广大地区经济外向化进程的整体影响,也就比天津要小得多了。
2、是北方主要商品出口数值最多的港口城市
广阔腹地的存在,使天津不仅成为北方、而且成为全国最大的皮毛、草帽辫、棉花、蛋产品、麻类等商品的出口基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北方广大地区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领域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
表1 天津、上海绵羊毛、山羊绒输出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
品 类 城市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绵羊毛 天津 86.01 85.74 89.37 84.70 53.55
上海 13.63 14.26 10.59 15.29 12.65
山羊绒 天津 91.74 97.53 74.45 81.49 90.28
上海 7.45 2.50 25.55 18.50 8.78
资料来源:烟台港务局:《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据“附表3”改绘。
表7显示,在1914-1931年这18年的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中,大连港有9年超过和明显超过天津港。天津港地位下降或者说大连港地位上升的原因,一是大连港水深不冻的良好港口条件和优惠的自由港政策;二是1925-1931年,正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大豆等在国内外市场上最畅销的时期,带来了大连出口量猛增;出口的激增又反过来增加了腹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对纺织品、米面、砂糖、烟酒、麻袋等日用品的消费能力,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进口,扩大了大连港的商品进出口总值[20];三是自1929年中国恢复关税自主权以后,不断提高进口关税,导致了日本人以辽东半岛为基地、对冀东地区愈演愈烈的走私活动,从而直接极大地削减了天津港正常的进口贸易额。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天津在北方诸港进出口总额方面传统的首要地位。
但是,由于大连当时处在日本的直接控制之下,进出口贸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日本和朝鲜地区,与中国本土的经济联系仅限于东北地区[21]。所以,大连在中国北方近代经济发展当中的整体地位和影响,还是远不如天津的。
尽管如此,和北方其他港口城市相比,天津的优势地位依然非常突出。
表8 1932-1936年华北六港分别占六港进出口总额的百分比
港口 出口 进口 总额 港口 出口 进口 总额
天 津 59.31 57.73 58.73 龙 口 1.99 1.24 1.55
青 岛 27.07 34.14 30.76 威海卫 1.89 0.92 1.35
芝 罘 6.13 4.22 5.00
秦皇岛 3.63 1.76 2.64 六港总计 100.00 100.00 100.00
资料来源:李洛之、聂汤谷:《天津的经济地位》,第7页。
表8显示,直到1930年代,天津依然是除东北部分地区以外的、北方广大地区的对外贸易中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