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海岛,浙江舟山群岛千余个岛中的一个,不大,但也不算小。
许多人都以为岛上的生活“原始”,其实很不然。海岛的生活与大陆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我们没有高山,多的是连绵的丘陵与沙滩礁石;没有高铁动车,多的是连岛大桥和渔船轮渡;可以偶尔不沾肉,但是一日三餐不能缺了鱼虾蟹。
我的日子,十八年来,都与海有关,与岛有关。
“卖带鱼嘞!海蜇嘞!竹节虾嘞!刚捕上来的新鲜货!”……鱼贩的吆喝声在午后三四点总会响彻街头巷尾。于是,老老少少,正在厨房里忙活的,正在卧室里看电视的,都会停下手中的活,出去瞧瞧这新鲜的海味,为晚饭添置点好菜。码头边停泊着许多渔船,小小的木质船,但能在海里开得很快,也经得起大风大浪。每次渔民出海回来,总是收获不少。不过我从未跟着渔船出过海,这是一直以来的遗憾。
棋盘似的盐田又是另一番景象,儿时的我也会好奇地跟着阿公手持长竿打盐花。海水在阳光下,在盐民的长竿下凝结成了盐,又堆成了座座盐山,最后一点点地被渔船运往远方。盐山大概三四米高,外面覆盖着黑色塑料膜,套上了绿色的渔网。爬盐山对小孩子来说是件很刺激的事。刺激的不仅在于攀爬本身,更在于如果被盐民抓到了就会被训得很惨。
闲置的盐田也是孩童的好去处。夕阳余辉下,一块块盐田在清风吹拂下泛着粼粼的波光。我和小伙伴光着脚丫,手提凉鞋,轻踩在上面,越走越远。海水刚没过脚踝,水草就在脚边温柔地生长着,偶尔轻触肌肤——这是我闭上眼浮现出的小时候最美的画面。
从家往东走两分钟,就是大海。在每个看得见夕阳的夏日傍晚,岛上的人都爱聚在海边,无论男女老少。小孩子的乐趣是缠着爸爸给自己抓螃蟹,抓小鱼,而大人的乐趣就是吹海风聊聊天,在海塘上散步,看海对面舟山本岛的灯光随天色渐暗而亮起。
那片海不清,不蓝,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浑浊。因为长江、钱塘江、甬江汇入这里,带来了很多泥沙。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加上其它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拥有着丰富的养料和种类繁多的海鲜,成就了全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也成就了舟山这个“海鲜之都”。我并非怀着欣赏的眼光眺望这片海,离不开,也从未离开过,所以习惯并热爱它的一切。清也好浊也罢,怀抱我们这个小岛的永远只是它。它给岛上的人们奉献了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也陪伴着他们出生又老去,一代代,生生不息。我面对它尽情宣泄,也和好朋友把最爽朗的笑声献给它。它守护着我简单平凡的生活,不繁华,不喧闹。
离家的前一夜,我与朋友去拍海。走在大桥上,看海上升明月,看交错的霓虹染透海面,看远处的岛近处的岛,看巨大的轮船停在海上,如同明亮的房子。有个来过这里的人说,“大海对于舟山人来说就是街道。”
是啊,这里一切的风土人情都只是因为——这是一座与海密不可分的岛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