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回民的迁入及槐坊的由来
关于槐坊地名的由来,则与明初洪洞大槐树回族移民及古项县治所的废移有着直接关系。
早在元代就有穆斯林在此留居。1234年蒙太宗窝阔台与宋联军灭金,命路府州县置达鲁花赤(总辖官),以探马赤军镇戍中原,波斯人穆罕默德·阿李所率探马赤军被征签驻守在淮阳、沈丘(项城)、鲖城一线。其中四个营队驻扎项城(今槐店回族镇),并在四营中间开凿一口四沿井专供穆斯林官兵饮用和沐浴,古井至今保存完好,这批波斯人可以称作是沈丘回族的早期先民。关于元代沈丘就有回民留居,有人对此非议,认为无史可查。实际上早期回民是随蒙古进入中原的,《新元史》213卷:“察罕帖木儿,字廷瑞,本乃蛮氏,曾祖阔阔台,元初从大军定河南,祖乃蛮台,父阿鲁温,遂家河南为颖州沈丘人”。《周口地区志》言其为蒙古族,但《辞海》注:“察罕帖木儿元末畏吾尔人,字廷瑞,曾祖时自蒙古随军入河南,家于沈丘”②,《沈丘县志》记述帖木儿为北庭人,北庭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是维吾尔族的家园,加之元亡后察罕帖木儿之子扩廓帖木儿逃回哈刺和林(新疆),而没有跟随王室回漠北,可以认定察罕帖木儿为维吾尔人无误。上述记载与穆罕默德·阿李率部驻扎沈丘一带,在时间上大致吻合。察罕贴木儿府邸就在今安徽省临泉县鲖城镇,该镇元代属沈丘,当时称鲖(音咒)阳城③。大概由于鲖城后属安徽省的缘故,才有人否认今沈丘元代有回族留居,而今日的鲖城镇也是回族聚居的地方,且与沈丘回族有着宗亲关系,虽居两省,但往来密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