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四会名人李辉堂

家乡区县: 肇庆市怀集县

李辉堂(1869—1943),广东四会县人。出生于原籍,7岁时随父到上海经商。20岁时,进入上海马理逊洋行,学习建筑图打样,并且开始学习英文。 上海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第一大城市,它与世界各地直接相连,是接受外国新鲜事物最早和最快的地方。

集邮这项活动原本起源于欧洲,由于上海外国人较多,因此集邮活动首先传入上海。早中1897年上海《申报》上便刊登出一则收购邮票的广告,当然是外国人刊出的。这大概可以算作邮票交易的雏形。

19世纪,在上海出现了中国最早从事邮票生意的人;20世纪初,上海又成立了中国最早的集邮组织,不久还搞起了邮票拍卖。上海产生中国最著名的集邮家,号称“邮王”的周今觉;解放前上海先后有过百家以上的邮票公司、邮票社及私人邮商;有数十种大型邮刊先后出版;邮票进口业务在中国居首位。解放前,上海的邮商左右着全国各地的邮票市场,支撑着中国集邮事业的大半个江山。

在中国各大城市及省份中,20世纪前一半时间,上海是居排头兵的地位,有名称的邮票商店在百家以上;无名称,仅以个人身份从事邮票生意及业余邮商,数量无法统计。

上海邮票的吞吐量非常巨大,中国早期各种名贵邮票几乎都被上海的邮商所控制,要买或要卖,都必须与上海邮商打交道。

上海的邮票行业在中国邮商史上是独占鳌头的,绝对无法回避和抹杀他们的贡献。

上海邮商在中国邮商史上占有最重要一页。

当时,骑自行车去街上兜风是一件非常时髦之举,李辉堂也买了一辆,每星期六必去骑一圈。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外国人杜比的自行车坏了,李辉堂主动帮他修理。修完后,两人闲谈,杜比告诉他自己喜欢收集邮票,请他协助找些从信封上洗下来的旧邮票。在此之前,李辉堂还不知道邮票是何物,更不知道还有人在收集它。过了几天,李辉堂从洋行往来的信件中,剪下来不少邮票,都送给了杜比,杜比回赠他一些饼干糖果和10元钱。由此李辉堂开始与邮票结缘。

19世纪未和20世纪初,李辉堂住在上海云南路会东里,后来搬到江西路桃源坊105号,便从事邮票买卖活动。为了经营邮票生意,他还在当时的报纸上刊登“收买人头”和“龙头”的广告。

20世纪初,李辉堂从业余邮商转为职业邮商,在上海四川北路设店经营邮票。那时,中国人很少收集邮票,顾客几乎都是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在这条街上,还有两家邮票商店,店主都是他的广东同乡——陈绍周与冯兴记——他们两人经营邮票时间都不长。陈氏故去,冯氏返回广东。

如果考证中国邮商的起源,最早的3位职业邮商都是来自广东,在以后的发展中,广东籍的邮商也是举足轻重,如广东花县的钟笑炉。

李辉堂从事建筑打样时,曾带有两个徒弟——冯荣龄和庄梁立。师父业余从事邮票生意,徒弟也效仿。后来,师父弃职业邮,他们二人也成为邮商,分别设店四川路与宁波路口及虹桥口。庄梁立与费拉尔的遗孀相识,从她那里得到一些费拉尔的遗物,卖给了上海著名集邮家德铿(A.DERCKING德国人)和邮商施开甲(R.SCATCHARD英国人),赚了不少钱。

1898年起,大清国家邮政开始发行伦敦版蟠龙图邮票,上海有位朱世杰的邮局服务者,那时尚未集邮,也无邮识。有一天,朱世杰卖邮票时,发现面值5角邮票全张漏打齿孔,只好用剪子剪开出售。李辉堂此时正在洋行任职,已经具有一此邮识,嘱托上海、北京、天津、福州等地邮局内相识的人员,遇有漏打齿孔或错印等邮票,他都可以高价收购。朱世杰闻之,非常后悔曾费功夫把漏打齿孔的邮票剪开。

李辉堂与朱世杰两人商订,凡遇中缝漏齿邮票,面值在1角以内者,每3对作价1元。朱世杰后来发现了不少这样的邮票,差不多每星期会有两三次,多则百余对,少时也有数十对,李辉堂都是照价收取。

大清伦敦版蟠龙图邮票发行之初,漏齿邮票常有发现,面值半分、1分、2分、及5分最常见,1角者极少,7分和1角6分两种从未发现,2角者也很难得,3角邮票只发现15对,还售出了10对。朱世杰只剩下5对,以7元一对的价格都卖给了李辉堂。

李辉堂把从朱世杰处买来的漏齿邮票,以每对2元的价格都卖给了邮商施开甲。施开甲则以每对5元令或6先令的价格又转售给英国吉本司邮票公司或美国司各脱邮票公司。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施开甲才发现李辉堂这些变体邮票都是来自朱世杰处,遂直接从朱的手中进货。

辛亥革命以前,李辉堂主要是在家中接待外国集邮者,替各国集邮家补配中国邮票,他的待人态度是相当诚恳的,从不得罪任何一位顾客。那时,中国邮票非常便宜,他是以1角钱收进100枚旧邮票,其间最少有1/10是万寿加盖改值邮票,当时是不分长距和短距的,更不分万寿日本版和上海版,复盖邮票则往往是被挑出后扔掉。一天,有位外国集邮家花1角钱从李辉堂那里买了一枚红印花贰分倒盖邮票,还想再找一枚,李辉堂非常不解,直到那位外国人说他还要买倒盖邮票,李才醒悟过来,说是卖错了,如果再买,售价则是1元一枚。那位外国集邮家还是又买了2枚。还有一次有位外国人要卖给李辉堂一枚红印花“小壹圆”邮票,索价100元,李还价92元,未能成交。李辉堂藏有不少万寿2分、3分及5分等全张邮票,每张售价都是1元。

1919年7月初,美国在上海邮局发行“美国总统像第一次加盖改值邮票”,李辉堂从美国邮局买下了其中面值2元的全部复盖邮票,将2枚送给售票员作为酬谢,其余均按面值10倍至50倍售出。

萨斯斯(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