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来过神池的人都知道,所谓“神池”是与一个叫作西海子的湖泊息息相关的,到神池,首先必到西海子。西海子在神池县城的西面,它依山傍水,地势低洼,周围群峰拱列,层峦叠嶂,构成道道广袤的屏障。说是西海,其实不过是一洼水,面积也不是甚大,但就是这不大的一洼水,却是甚有来头,甚至“神池”一词也是由它而生。
相传,西天王母久居瑶池,寂寞难耐,一日忽突发奇想,邀观音菩萨到人间游玩。观音欣然应允。于是乎,驾起祥云,飘忽间已到了管涔山北麓的上空。驻足俯瞰时,一座城池在滚滚黄尘中若隐若现,耳边尽是阵阵怒吼的狂风。面对面此等恶景,王母意兴阑珊,不由哀叹“此处好不荒凉!”,便欲打道回府。好在观音慈悲,自净瓶中取出细柳一枝,只轻轻地那么一摆,顿时,四宇澄清,一滴甘露化为城边一泓池水。因此池乃神仙造化,故神池也因此而得名。
一泓池水,和谐社稷,福泽万代千秋。乡人感恩戴德,将那一泓池水尊称为“西海子”,以夸王母和观音造化之功。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它寄托着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也恰恰为神池增添了一丝浪漫的色彩。而不管怎么说,作为“神池”,今天的西海子已经成为神池县一张独特的名片。
其实关于西海子,古人在史料上也有极具魅力的文字记载。《大清一统志》载:明代刘孝志撰《文昌词碑记》记述“宁武北距黄花岭,皆重岭叠嶂,贫道虬盘。自巅抵麓十五里,逾岭而下,地少平,有水一泓,出无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鱼藻胥不生,名曰神池。”清代,李识蒙撰《神池清界碑》文载:“宁武郡治,背倚黄花岭。迤北,群山之麓,有水一泓,湛然清澈,无旱乾,不潦溢,若有神焉,故池以神池名。”
古人神秘的渲染,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轴。据传说,古时这里四面皆泉:北有鸡儿山下的对儿泉,东有温岭山下的温泉、马头山下的东泉,西有莲花山下的涧泉,南有坝堰梁下的南泉。五处山泉集流成溪,弯弯曲曲汇入西海子,犹如五条欢腾的玉龙托着一个精细的玉盘,人们称它为“五龙托玉盘”,明正统13年(1448年)即以池取名建神池口巡检司,明嘉靖18年(1539年)设神池营,清雍正3年(1725年)又以池取名建神池县,建国初曾一度并入五寨县,后又恢复县制,“神池”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西海子海拔比东岳泰山还要高出八米。但这还不是它今天名气比较大原因,究其原因,还要追溯到1948年。当时,解放战争正进入最关键的时刻,党中央机关从吕梁兴县蔡家崖转赴河北平山县西北坡村,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路居神池时,因毛主席感冒休息,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则慕名兴致勃勃地登上“海龙头”(西海子东北有从北城墙延伸出来的约200多米长的一段加厚城墙),专门视察了西海子。据当事人回忆,那时的西海子水面很大,约有1200多亩,一片汪洋。池周围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荒芜和茂密的野草。虽值初春,但各种植物已一片葱绿,池里蛙鸣一片,池边零零星星的山花在春风吹拂下迎风怒放。池中野鸭泛水嬉戏。西海子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翡翠镶嵌在万山丛中。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难怪周恩来、任弼时看后也感慨万端,赞叹不已。中央领导的西海之行,现在已成为神池历史的一段佳话。前几年,神池人民还在原址恢复重建了“毛主席路居纪念馆”,除了要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重要的是要让后人记住在西海子湖畔,有伟人们留下的深深的脚印。
然而,就是这么一片水域辽阔、风景优美的风水宝地,竟在那段疯狂的岁月里,遭到严重的破坏。那时,人们头脑发热,言行激进,规模宏大的群众性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大干快上,战天斗地,截潜流,挖城墙,向自然宣战。造反派为了破除人们对西海子的神秘,调动几十台抽水机集中力量,昼夜不停地向这片圣洁的水域发起进攻,轰隆的机电声震耳欲聋,显示着“人定胜天!”的威力。历时几个月,在强大的人类面前,水终于被抽干了,日渐干涸,西海子成了一块沼泽地,蚊蝇乱飞,垃圾成山,臭气冲天。西海子从此名存实亡,神池再也无池可神!
之后是愈演愈烈的破坏性生产,要发展,要效益,炸山毁林,挖煤采石,掠夺性开采,涸泽而渔。没了植被的山上少了绿色,多了黑窟窿、破山头,一座座山被掏空或齐腰斩断,山的机体疼痛地一块块剥落,到处是裸露的疤痕,遍体鳞伤,疮痍满目。水系被彻底破坏,水源断了,山毁了,水干了,等待人们的是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沙尘暴肆虐,山村泉水断流,民房面临倒坍,生态恶化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有一年山洪暴发,携泥沙而下的洪水没有了出口,竟漫过了铁路、公路、大街小巷,势如破竹地闯入民居,水深达炕,淹没了南半城。水过后留下了坚实深沉的泥污,也给人们留下了深重的思考,人为的破坏,危害何其之大!
然而欣喜的是,后来的决策者终于认识到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从2006年开始,神池县委、县政府为了改善县城人居环境,启动了“革命老区西海子公园建设工程”,着力恢复原先的面貌。成立了西海子园林专业队,在原址上重新挖出一个人工湖,治理了周边环境,取缔了山上的石料厂,千疮百孔的环城山被强制保护起来。历时两年,绿化了荒山,修建了环湖公路。如今的西海子公园虽未完全竣工,但已初具规模。紧靠水池南面的和尚峰、西面的西湾山、北面的对儿泉山,近千亩荒坡全部绿化。树木种类繁多,有华北落叶松、白桦、油松、小青杨、旱榆;北京丁香、刺梨、蔷薇、红叶小檗、胡枝子、沙棘、六道木、黄花柳、金银木在这里生根发芽。整个西山湾变成了茂密的幼树林。在那里偶尔有几株逃避掉低头的大树,犹如无比尊敬的老人,正向无数新生的后代伸出他们多节有力的胳膊,拉扯着它们快快长大。悦目的林间小径因岩石和人工修筑的缘故,形成了梯田般的阶梯,显出高低曲折的景象,在不高的然而浓密的树林的隐蔽下蜿蜒起伏,直达山顶。人们行走在这些小道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鸟会突然吃惊地叫了起来,掠过这些小道,飞得低低的,快要挨到了地面,然后拼命朝前一冲,飞进密林中去了。
随着西海子环境的逐步改善,它已经成为神池市民四季晨练、休闲的好去处。曾经黯淡一时的西海子重新焕发了往日的神采,更成为了神池一道亮丽的风景。
西海子终于又再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海子”,各种植物特别是那些高大的芦苇迅速蓬勃地生长起来,那些曾经浑浊腥臭的污水也终于现出了“湛然清澈”的本来面目,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水生动物的繁殖。一时间,西海子虫唱蛙鸣,还有各色的水鸟和成群的野鸭悠闲地在水面嬉戏,呱呱乱叫,给这里的世界平添了许多的妩媚和生动。
这时,西海子就成了人们一个热闹的去处。不必说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单是神池本地的市民,就对这片清山绿水的圣地甚是青睐。你看湖中,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开始泛舟了,他们划动长桨,击起片片白色的水花。近苇丛,一大片的水鸟,野鸭惊飞而起,扑愣愣的响声甚至把划船人都吓了一大跳。这时,风声、水声、笑声、鸟鸣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奏响了一支和谐的自然交响曲。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高贵漂亮的白天鹅竟也光临了,那一天全城空巷,人们举家赶去亲眼目睹这天外来客的靓影。只见它们投身湖中,时而忘情地嬉戏,时而划着水面竞技,时而低低地掠起,在空中盘旋,时而悠闲自得地漂浮在水面上,享受着这一方水的宁静与富足。在这里盘桓几天后,这些尊贵的客人才恋恋不舍地展翅高飞,留给人们以无尽的感慨与遐想。
今天,人们又在池中投放了许多鱼苗,每天,都有许多人静坐湖边,设饵垂钩,既怡情养性,又丰富了餐桌内容,还为西海子新添了一道绿色的人文景观,可谓一举多得。前段时间,中国农大的专家、学者来神池考察,在视察西海子以后,更是大胆地提出,要在西海子开展河蟹、大网虾、小网虾、鲟鱼等特色养殖,他们可以为此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业务上的帮助。如果这项工作真的开展起来,并真正发展壮大的话,那西海子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西海子的变化有目共睹。这是神池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结果,也是县委、县政府重视开发“神池”文化品牌,伴随“风光无限”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不失时机地把神池的旅游业也带动起来的一种规划,思路清晰而超前,举措果断而务实,使群众享受到了公益绽放出来的温暖阳光,也看到了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不断努力的希望。目前,西海子二期工程“水上游乐园”即将开工建设。等到工程结束,西海子将真正成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