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宝丰文峰塔

家乡区县: 平顶山市宝丰县

文峰塔

文峰塔之由来
说起文峰塔就不能不谈文笔山,文峰塔位于宝丰县城南2.5公里的笔山上。据《宝丰县志》记载:笔山,在小店乡(现在改为杨庄镇)境内,北距县城2.5公里,山系土质。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海拔154米。《正德汝州志》载:“书山,在县南,峰峦叠秀,横峙泮宫,名文笔山”。文中的泮宫原址现在位于宝丰县东关、宝丰县初级中学院内,旧时为县学,也是宝丰县的最高学府。从前泮宫正前方有三道门,中间一道被称为“ 状元门”,若宝丰有人中了状元,此门才能敞开。城南土岭主峰与状元门恰好遥相对峙,古代文人便把这架土岭比作笔。
《宝丰县志》记载:“盛因襟于县学,文庙之南,其势凸凹,俨若笔架,故名笔山。”别名“文笔山”、“书山”。东汉胶东侯贾复曾率军于此山巅筑一平台,演练射箭,名“射箭台”。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知县范廷弼在台上建造一座六面棱体15米高的石基砖塔,名“文峰塔”。
《宝丰县志》还记载:文山笔塔“略似华表,造型别致,风格独特,为全省塔列中之孤例。塔身南面镶嵌碑刻一方,记述建塔襄理人及捐款者姓氏、出身,捐款者多属文人,生员名次中有辅佐李自成大顺政权丞相牛金星之。此塔‘文化大革命’中曾遭严重破坏,塔基石础掏掉三分之二,塔体倾斜,并出现裂痕。1983年和1985年国家曾两次拨款抢修。修后坚固如初。198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初识文峰塔
笔者虽居宝丰十多年,却从未去看过人们时常提及的文峰塔、射箭台。近日,笔者骑自行车顺宝丰县城南二环公路,由西向东行至约1000米处,进入路南侧的宝丰县文笔山森林公园。公园覆盖整个文笔山,面积约2800亩,现有针叶松等观赏树种二十余种。公园内的主景点是文峰塔,位于射箭台(东汉胶东候贾复所筑射箭靶台)上。据传,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被王莽军围困在宝丰城内,刘秀向王莽提出必须退兵一箭之地,他才肯就降。王莽答应了刘秀的条件。刘秀命贾复登城南射一箭,箭落在笔山主峰。莽军只好依言退去,刘秀趁王莽退兵之际,率兵北撤冲出莽军的重围。后来人们在箭落处修一土台,取名射箭台,以纪念贾复的神功和刘秀的智勇。
文峰塔由基石、三层条石、132层灰砖及塔刹四部分组成,其中基石高1.6米,三层条石高0.6米,132层砖高9.9米,塔刹高0.3米,总高为12.4米。该塔为实心,呈六棱形。塔南镶嵌碑刻一方,碑文阴刻楷书,主要记述建塔主持人及捐,者姓氏。新修建成的文峰塔广场,以文峰塔为中心。站在射箭台上放眼望去,四周绿树成荫,翠柏相间,小道幽幽,清爽宜人。笔者在公园里看到,文峰塔古朴别致,文峰广场宽阔平坦。

文峰塔为勉励学子而建
一个小时后,笔者下山来到距文峰塔西南方向约三百米的宝丰县杨庄镇(原小店乡)石洼村。在村民的指点下,笔者走进了宝丰县离休教师、今年已82岁的朱凤山老人的家里。老人虽年事已高,看上去精神有些倦怠,但一提及文峰塔,老人立刻来了兴致。“我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对教育事业发展一直很上心。要说这文峰塔,它是座宝塔,也是为勉励学子、大兴学风而留下的。”他向笔者介绍说:古时,鉴别一个县的文化如何,是以当时的科举制度魁名高中人数多少来衡量的。所以兴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七月的文峰塔,起因与当时宝丰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据清嘉庆《宝丰县志》记裁:自明永乐十八年至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418至1619年)的201年中,宝丰只中举人12名。因此,当时的宝丰县令范廷弼和文人学士,一心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县令范廷弼崇信术士之言,领着一帮士子、官员捐资在笔山之巅修建了文峰塔,并立碑于塔下,题词为“文峰冲天,世出魁元”八个字,以此勉励学子,潜心学问,以求科场夺魁。实际上就是现在说的,想鼓励本县学生好好学习,提高高考出线率,为宝丰争光。
因这是一件重视教育和文化发展的好事,为此,当时宝丰的秀才、贡生、名人、志士和宫员都纷纷捐款。现在可以看到,距地六米多高的文峰塔体南面所嵌的建塔捐款题名碑上,铭刻着许多捐款者的名字和身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生员牛金星”。因为牛金星原是李自成的谋士,为李自成出过不少计策。李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朝,牛金星当了宰相,算是一代名人了。《明史》中记载牛金星是卢氏人,其实牛金星是宝丰石桥人,这座塔的铭文也证明了这一点。
“说来也稀奇,文峰塔建成后,宝丰县大营镇就出了一位名人,人称‘吴翰林’”。朱老师接着讲了“吴翰林”的事情。“吴翰林”叫吴垣,字翰宸,号云嶷。康熙乙丑进士,曾做过康熙帝的老师。当吴垣告老还乡时,康熙亲自送吴垣回到大营镇家中,临走时康熙帝赐吴垣御诗一首,内容为:“风暖云开晚照明,翠条深映凤皇城,人间欲识云和态,听取新诗玉管声。”这首诗是从朱老师收藏的《中州诗抄》一书中找到的。吴垣的后人将这首御诗镌刻在一方小石碑上,保存至今。
可以说文峰塔的兴建,意在企盼宝丰文化昌盛,多出状元。

传说赋于文峰塔以灵气
在文笔山四周居住的村民,大多称文峰塔为宝塔,而有关文峰塔的两个传奇故事,又赋予了宝塔以灵气。
塔下有金鸡:宝丰县城关镇退休教师李永庆所著的《桑梓野乘》一书中写道:相传,文峰塔是一座宝塔,内有金鸡娃和金母鸡。若耳贴塔身,用小石轻轻敲击塔身,就能听到金鸡娃和金母鸡的叫声。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来宝塔听音者络绎不绝。时间久了,便有好逸恶劳之徒打上了金鸡的主意,梦想捉住金鸡发横财。张昌士、王昌碰、李抓子、赵志赖等人先后捉了多年,都未能捉到金鸡。后来,山下石洼村有个叫姬发财的人,朝思暮想要逮住金鸡。他利用居住距塔较近的便利条件,每到傍晚、早晨和中午金鸡出来玩耍之时,手持长鞭出现在塔身前后,伺机下手。一天早晨,他果然遇到金母鸡带着一群金鸡娃在塔边玩耍。姬发财悄悄接近鸡群,手起鞭落,一只金鸡娃被他抽死倒在地上。可他的腿也被金母鸡啄伤了。他忍痛回家后,被金母鸡啄伤的伤口渐渐成了毒疮,久治不愈。直到他把卖金鸡的钱全部花光了,才治好了毒疮。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打金鸡的主意了。
塔上有灵气:相传,明末清初年间,有个陕西人在宝丰杀人后,将受害者的人头拿走,使此案成了“无头案”。当时,宝丰县衙的两名捕快负责侦破这个“无头案”,捉拿凶犯。可历时很久,仍找不到线索。忽然一天夜里,其中一名捕快梦中得仙人指点,两人于次日傍晚来到文笔山上,并登上文峰塔顶,待听到金鸡叫声时做欲飞状。果然,两人似腾云驾雾般,于午夜时分到达陕西凶犯的家中。凶犯对自已所犯下的杀人罪供认不讳。两捕快连夜将凶犯带回了宝丰。据传,从此以后凡有久不能破的疑案、悬案,两捕快都会借助文峰塔的“神力”来破获,往往是连去带回只需一宿,就能完成破案、抓回作案人的全过程。传说毕竟是传说,村民们说:宝塔有着帮助人们匡扶正义,惩除邪恶的灵气。

文峰塔: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4年2月,宝丰县决定将文笔山建成森林公园,占地2800亩,成为以自然山水为骨架、田园风光为特色,融古迹文峰塔与现代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娱乐胜地。经过两年的努力,文笔山森林公园文峰广场、文峰碑廊、文峰塔三项工程建设现已基本完工。
修缮一新的文峰古塔,恰似镶嵌在文笔山森林公园中的一颗明珠。置身塔旁,脚下是漂亮的护栏和石围塔基,四周是石铺的广场,广场周围是青翠的风景林。新建的书法碑林长廊在塔的西南方,内有许多名家的丹青和近两年新修文峰塔和建设森林公园捐款者的姓名、身份碑刻。据碑上记载,2004年,宝丰县开始创建园林城市,在文笔山上投资2000多万元,动工修缮塔基、新建广场、书法碑廊,栽植2800亩风景林,安装数十盏彩灯。建成后的文笔山森林公园,将成为游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宣传宝丰、提升宝丰的标志之一。

紫非鱼(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