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化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诗情画意的江城,就是现在的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武汉市是我国华中地区最大的都市及中心城市,西来东去的滚滚长江把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现在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的格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以荆山为据点,建立了军事和经济中心,这也就是武汉市的前身,时至今日,武汉人仍然把自己的文化称为“荆楚文化”,概源于此。武汉也是我国的革命中心,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首义就在武昌爆发,为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间武汉人的革命精神可见一斑。现代的武汉,凭借着“九省通衢”的地利条件和武汉人的勤劳智慧已经发展成了长江上的经济、文化、货运中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龟蛇两山之间,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是我国的四大名楼之一。相传该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历经多次战火的焚毁和重建,现存为1981年复建。黄鹤楼像一个永不屈服的巨人,坚定的守护着长江,体现了武汉这座城市开阔而坚韧的本质,也是“荆楚文化”的卓越象征。
【九省通衢】
武汉地处华中地区长江沿岸,交通十分便利,其中水路运输尤为突出,经水路可与四川、陕西、河南、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江苏以及湖北九省相通,自古就是经济文化往来的中心,享有着“九省通衢”的称号。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得武汉呈现着东西南北文化交融的态势,也塑造了武汉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性格。
【传统戏剧】汉剧
荆楚大地流传着一种脍炙人口的传统戏剧形式——汉剧。汉剧又名“楚剧”,俗称“二黄”,形成于清中期,清末发展成熟,成立了专科班,1962年建立了武汉汉剧院,戏曲的种类及唱法得到了传承,主要演员有陈伯华等。在2006年,此种戏曲形式被我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发展。
【传统艺术】汉绣
流行于武汉一带的汉绣是我国传统刺绣艺术的瑰宝,其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其有别于四大明绣,创新的采用了用一套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扣的针法,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形成了色彩上的强烈对比配以富有立体感的图案,体现了人们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
【现代建筑】武汉长江大桥
长江和汉水从武汉市中交汇,向东奔流而过,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条件,在中国古代,人们主要通过船舶来通行,呈现着万舸争渡的场面,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单靠水路运输已经无法承载与日俱增的通行需要,跨江大桥建设解决了这一问题。1957年10月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结束了中国数千年来长江上“有舟无桥”的历史,人称“万里长江第一桥”。毛泽东的诗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描绘出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其后相继建成了武汉长江二桥、军山长江大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等,不仅使武汉的交通更为发达,也让这座城市更具有了现代感。
【宗教】归元寺
与宝通禅寺、溪莲寺、正觉寺并称为武汉佛教的四大丛林的归元寺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上,其始建于公元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寺名取自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意为“佛法是相同的,但修行的方式是各有不同的”。归元寺之所以出名是在于其寺内藏着两件奇品,一件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上书写的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写着全部是<<金刚经>>和<<心经>>原文,每字有如芝麻大小,肉眼无法分辨,但在放大镜下,字字一丝不苟,笔力挺秀;另一件是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书写的<<华严经>>和<<法华经>>。两件奇品都堪称是佛教的瑰宝,也是代表着武汉文化艺术的两朵奇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