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集场

家乡区县: 无锡市江阴市

江阴集场


      江阴集场是一个展示江阴民间民俗文化的日子,又称“庙市”或“节场”,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早期集场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集场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悠久的吴文化孕育了江阴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江阴地区悠久的民俗统统中,庙会集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城乡庙会节场由来已久,昔时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人们为祈求神灵保佑,消灾降福,择定传说中某个菩萨的生日,在庙会演戏酬神。更有迎神赛会,烧香念佛,民间杂耍纷呈,于是商贩云集,买卖兴隆,沿袭成俗。庙会之日,家家备菜。如山观的香山,有大小庙宇8座,从清咸丰年间起,农历三月十五为庙会节场,各路菩萨被抬出,更换新袍,接受祭祀,然后按古时官场,全副执事仪仗,掮旗打伞,浩浩荡荡"出会"。其中夹着民间文艺"荡荡船"、"茶酒担"、"踩高跷"、台阁"仙牛打水"等。整座香山连同周围仓廪桥、占文桥、三甲里、王家埭4个小集镇热闹非凡,农民们趁此一年一度节场,买回自己所需农具和日用品。江阴君山农历三月廿七、廿八庙会节场,盛行拜香会。各乡善男信女,结队成群,手捧香凳,顶礼膜拜,称为"文香";更有"吊肉香"者,用多枚钢针勾在臂膀上,下挂铜锣、香炉,最重达50余公斤,称为"武香"。全城路之为塞,是日物资交流兴旺,店家莫不利市数倍。

  
        解放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科学的逐步普及,庙会不禁自绝。从1953年起,江阴县人民政府为了活跃农村经济,积极提倡利用各地庙会之日,举办城乡物资交流会,人们习惯仍称为"节场"。买卖商品,走亲访友,结合演戏、放电影、体育比赛,内容更新,备受人民群众欢迎。

龙舟竞渡

      昔日龙舟竞渡,是为预庆端阳,其活动日期不定,有在农历三月十七、十八,也有在农历四月初十、十一举行。一般为两天时间。清光绪末和宣统初,北国龙舟竞渡最为兴盛。

 
        龙船从常熟租来,邀请各乡镇拳师并由其主持的"当船"前来参加划龙船。"当船"上有十五名左右的国术员。北国许巷南拳大师许太和是北国划龙船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每逢划龙船日,北国市河的南北向东新河段和东西向应天河段的大小客船停靠在边,河岸两旁观众数千人。十余艘披绸扎彩的"当船"摇撸自南金家湾起,往北经太平桥向东至邹家巷路前与二干河交界处:再转向西至银杏树桥;由银杏树桥转向南往返而行。国术员在锣鼓声中登船劈拳弄刀,当众表演。他们有的劲使枪棍,有的飞舞钢叉,有的前后左右掷石锁,还有的在船头跑倒立等等。龙舟上两排青壮年挥臂划桨,数艘昂首翘尾的龙舟竞相追逐,破浪前进,场面蔚为壮观。

  
        北国划龙船,实是盛大的水上武术会。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恢复北国划龙船,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水上武术会。从此以后,这一活动就停止了。
春节风俗


       江阴人过年其实从农历十二月十七就开始了,从农历十二月十七开始便进入了过年的准备阶段,一直到元宵节结束,这个新年才算是完全过去了。这个月的十七、十八日用来“掸檐尘”(即搞家庭卫生),江阴话说“十七、十八,越掸越发。”到廿三日,便是送灶家菩萨,照规矩,还要给灶家菩萨供奉糖果,以期望菩萨吃了糖嘴巴甜甜蜜蜜,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   
廿四日便是接灶日,同时一家人也要聚在一起吃“廿四夜饭”(又名小年夜饭)。据说,上世纪40年代以前,这“廿四夜饭”还有特殊的意义,忙碌了一年的伙计要返乡过年,就在这一晚吃了晚饭与老板结账,欠别人钱的也要在这一天全部还清。这一习惯一直沿用至今,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农历十二月廿四这天,要付清职工薪水。

  
         到大年三十这一天,市民开始喜气洋洋地在大门上贴春联,至傍晚时分过节祭祖宗,送走祖宗之后便是关门吃团圆饭。解放前,人们在关门之后就不再出门了,一家人在一起年夜饭守岁,在这顿团圆饭中,少不了鱼、肉这些过年保留菜目,饭后妇女们弄馄饨团子等糕点,男人们则可以通宵达旦地喝酒。现代人的这种过节传统越来越不明显,在饭店里吃年夜饭的家庭越来越多,小孩子是最高兴的,因为可以拿压岁钱。到大年三十的晚上,父母会把包好红纸的压岁钱悄悄塞在孩子枕头底下,然后告诉孩子,明天醒过来就有红包拿了。

  
         大年初一这一天,再懒的人都会很早起床开门放鞭炮,江阴人认为起得越早运气越好。所以,大年初一一清早,就能听见四周此起彼伏的“劈哩叭啦”爆竹声。在早饭的选择上也是有严格规定的,早餐必须吃红汤团圆,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另外再吃些隔夜准备的年糕、馄饨、馒头等点心。中午不吃饭,以面做主食,寓意健康长寿,晚上则吃隔夜剩下的饭菜,一般不会重新做菜。   
在拜年的礼节上,过去江阴人在大年初一只拜自己家族的亲戚,年初二是女婿给丈人、小舅子拜年,年初三是给平时不大走动的亲戚以及关系好的朋友拜年。风俗是不断变迁的,现代人拜年早就打破了旧时规矩。年初五接财神,商店开业,一年生意重新开始,各行各业都要恢复生产、工作,到元宵节一结束,整个年就算是过去了。


 

却还漫长(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