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芸香科下属植物)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属芸香科下属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柚、酸橙、甜橙稍强。芸香科柑橘亚科分布在北纬16°~37°之间。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除枳以外),用作经济栽培的有3个属:枳属、柑橘属和金柑属。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栽培的柑橘主要是柑橘属。
花单生或2-3朵簇生;花萼不规则5-3浅裂;花瓣通常长1.5厘米以内;雄蕊20-25枚,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柑橘,是橘、柑、橙、金柑,柚、枳等的总称。[3-4] 中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栽培、选择,柑桔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2]
古籍《禹贡》记载4000年前的夏朝,中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产的柑桔,已列为贡税之物。到了秦汉时代,柑橘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史记·苏秦传》(西汉司马迁著)记载:“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园。”说明楚地(湖北、湖南等地)的柑桔与齐地(山东等地)的鱼盐生产并重。[3]
唐宋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柑橘产区域分布与中国现代柑桔分布范围大致相同。宋代欧阳修等撰著的《新唐书.地理志》中列举了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及安徽、河南、江苏、陕西的南部,向朝廷纳贡柑桔。
唐代诗人岑参在诗中吟道,“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唐代韦应物有诗云:“怜君卧病思新桔,试摘犹酸亦未黄。”明清时期,柑桔业已发展到商品生产时代。清代著作《南丰风俗物户志》记载江西南丰等地,整个村庄“不事农功,专以桔为业”。《闽杂记》(清·施鸿保著)记迷了福州城外,“广数十亩,皆种柑桔。”《岭南杂记》(清·吴震方撰)记载:“广州可耕之地甚少,民多种柑桔以图利。”
湖南石门,种植柑桔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就在故里写下了《桔颂》名篇。据研究,柑桔起源于中国云贵高原,途经长江而下,传向淮河以南。长江下游,直到岭南地区。经过中国人民长期栽培。选择,柑橘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15世纪,葡萄牙人把中国甜橙带到地中海沿岸栽培,当地称为“中国苹果”。后来,甜橙又传到拉丁美洲和美国。1821年,英国人来中国采集标本,把金柑带到了欧洲,1892年,美国从中国引进椪柑,叫“中国蜜桔”。英语把柑和桔总称“曼达宁”(Mandarin),其原意就是“中国珍贵的柑”。温州蜜柑,是唐代日本和尚田中间守来中国浙江天台山进香,带回柑橘种子,在日本鹿儿岛、长岛栽植,变异选择而来。柑橘栽培遍及五大洲,而以巴西、美国、中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摩洛哥、墨西哥、以色列、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希腊、土耳其、阿根廷、印度、澳大利亚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居多。
据考证,直到公元1471年,桔、柑、橙等柑橘类果树才从中国传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公元1665年才传入美国的佛罗里达。在中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是个蜜桔之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