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与邕宁县(现为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交界处,距广西首府南宁市50公里。相传昆仑关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昆仑关是南宁市门户和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记载,昆仑关曾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次战斗,其中,最著名是宋狄青与侬智高之战和1939年中日昆仑关之战。关门上刻有“昆仑关”三个大字,有“南方天险”之称。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裴行立始垒石为关,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建关城,历代均有加固、重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9次战役,最大而且十分惨烈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之战”。
1939年12月18日,中日双方在这里展开大战,双方主战的都是善打硬仗的部队:日方主力是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坂垣旧部,被誉为“钢军”的第5师团;中方主力是当时装备最精良的、由杜聿明将军率领的第5军。中国军队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血战十余天,终于收复了昆仑关。
这是抗日战争期间继平型关、台儿庄作战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战后,人们在山下修建了一座三门四柱石碑坊,山顶上也建有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碑亭,从牌坊到山顶有一道331级的石级道。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介石、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杜聿明等人有题词、题联或书刻碑文纪念这一战役。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有许多学生、群众到这里凭吊、瞻仰和祭扫。
路出昆仑关,林中不见天,巢卑幽鸟护,树老怪藤缠。(明朝鲁铎)北水归临浦,南方控古邕。一关通鸟道.万仞锁螺峰。(清朝.张鹏展)
昆仑关所在的昆仑山被称为“昆仑台地”,海拔仅有300多米,为大明山余脉,周围群山环拱,层峦叠嶂,苍峰似海,绵亘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昆仑关正覆压在迂回曲折的山道之中腰,好比食道之咽喉,扼守南北往来之要塞,民国十五年(1926年)开辟南柳公路经山下绕关而出,顺坡直下,昆仑关成为桂越国际交通线上控制着宾邕公路的重要关隘,素有“
雄关独峙镇南天”之誉,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天险,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