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法制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并建立了工作考核制度,提高校长的依法治校能力和教师的依法执教水平,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宣讲活动,提升依法办学水平。二是整合教育资源,强化法制观念。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挖掘校外法制教育实践基地.加强部门协作,整合各种社会法制教育资源,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组织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观摩法庭、参观戒毒所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三是抓实课堂渗透,增强教育效果。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把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同时将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安全教育相结合,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自我保护、抵御不良影响和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四是净化周边环境,预防违法犯罪。各中小学定期组织人员对校园周边社会治安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对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破坏学校治安环境的问题和情况,及时与公检法等部门取得联系,同时结合国际禁毒日等,开展让青少年远离“网吧”、毒品等教育活动,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滨城区教育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