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鼓子秧歌民间的演出活动主要用于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交流,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平常有来往,关系好的村,打个招呼即可送秧歌上门;二是平时无来往,以后在生产生活中又要发生联系,须经“探马”的“一探一报”;三是因某种原因两村闹矛盾,或有重大需求,须经“探马”的“三探三报”,炮手鸣炮,族长率队,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礼仪极其隆重。
秧歌整个演出活动包括进场、辟场、按场、跑场、煞场、出场六个部分。
进场:秧歌队在村外整队,客村以最高礼仪接待,设香案,置肴馔果品,鸣鞭炮,头面人物全部出迎,客家抬鼓,鼓乐前导,“行程”进村,若客家秧歌队尚未出村,则以“行程”迎接,导引至演出场地。“行程”亦称“街筒子”、“进出街”,有“二路”、“三路”之分。“行程”水平基本上能反映出该队舞蹈水平,它既有统一规范的集体舞,也有小范围的“伞鼓舞”、“伞棒舞”和“伞花舞”,演员既有小范围的不同角色的舞蹈组合,又有全部角色的层层“驳花”,在炽热的鼓乐节奏里,“行程”宛如游龙,翩如惊鸿,粗犷豪放中充溢着阳刚之美,热情奔放的娴熟技巧,令人回肠荡气不能自已。
辟场:秧歌队小型的五六十人,大型的二三百人,演出场地小如篮球场大则需大场院,“跑十五”是一年一度盛大的文艺活动,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幼早已集结在演出场地水泄不通,必须辟场才能演出,大鼓定位后,辟场的方法有探马开场、武术打场、鼓棒冲场、鞭炮炸场、高跷踩场、见彩吓场、龙狮扩场,“丑”在场外即兴演出称之引场等。这些方法以不伤人为前提,观众嘻嘻哈哈挤来挤去,非常热闹。
按场:辟场后,头伞各领己队圆场,到达两门,第一领伞在正门晃动驳棰,鼓乐随即变化节奏,跑场开始。
跑场:是演出的高潮部分,场子借鉴古代战阵、与仪仗队、土木建筑、生产斗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吉祥图案及动植物形象等,世代演练出一百多个秧歌阵图。
秧歌场子从速度、力度可分为文场、武场、文武场三种。武场速度慢,清晰浑厚,文场速度快热烈红火,文武场介于二者之间。一般演出每场只跑十几个场阵。
煞场:曲线流动的场子演化至“八趟街”,队员集结成方阵,“领伞”用驳棰点鼓,队员和鼓乐猝然煞住,异常壮观。
出场:煞场后,“伞”、“鼓”、“棒”、“花”在周边上休息,客家散烟糖表示慰问,“丑”和歌舞杂耍演员上场表演,秧歌队员休息后即返场演出,场子不同于前场,最后还是“八趟街”煞场,客家将已准备好的烟糖赠送秧歌队,由礼官装入口袋背走,客家再次抬起大鼓,鼓乐仍作前导,队员'行程',全村人送出村外,演出结束。若两村原有矛盾,此时便捐弃前嫌和好如初,展现了淳朴的民风和憨厚善良的美德。
商河鼓子秧歌是汉族民间大型舞蹈,因其威武雄壮、氛围炽烈,有强烈的时代节奏感,表现出山东大汉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英雄气魄,是劳动人民能量、力量、坚韧性的显现,是民族优秀舞蹈文化积淀的硕果。古舞古貌谱新史,新姿新态新篇章,勇敢刚直、聪慧朴实、能歌善舞的商河人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必将创造出有崭新时代精神与浓郁地方特色相结合的汉族民间舞蹈,风靡全国并屹立于世界民舞之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