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搬龙王

家乡区县: 莱芜市莱城区

搬龙王:秃尾巴老李,祖居莱芜市牛泉八里沟村。其父是八里沟李氏四世祖李富。母亲王氏,娘家是八里沟以东羊庄村。老李出生在明朝正统元年(公元1436),农历六月二十四。在传说中,他既有人的忠、孝、仁、义,刚正、善良的性格,又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秃尾巴老李满月后,飞赴黑龙潭,在太白金星指点教诲下,不但能人龙互变,武艺高强,而且成长为一心为民的人们心中理想的龙,他既是龙又是人。其在东山口魏财主家扛活时,人缘极好。与魏小姐相爱后,被伙计逼迫现身龙形浇地,后为爱人变龙,被惊慌的爱人用洗衣棒槌砸成秃尾。因为黑龙一心为民,被玉帝封为汶河龙王。后因原老龙王制造事端并告了黑状,玉帝命他水淹莱芜一千庄、大小庄一个不留,他只淹了大庄、小庄和拾百,玉帝把他“流放”到黑龙江做了龙王。但他为民之心不变,让两岸人民很快富足起来。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在和白龙的斗争中,屡屡制胜,并回到了莱芜。在莱芜,他恪尽职守,既赢得了玉帝的垂青,又获得了人民的爱戴。成为人们敬仰的忠孝朴实、勇敢大度、机智正直的龙。老李虽然是龙,但却极尽孝道。父母在时,他常回家探视;父母亡故时,他回家“守灵”;父母忌日,他回家祭奠,还给乡亲带来一场好雨做礼物。
搬龙王又叫“抬龙王”求雨。
旧时,乡民靠天吃饭,遇到天旱,庄稼人迷信,就组织人到黑龙潭搬请龙王求雨,黑龙王像在黑龙潭庙里,背神的人每人发三尺白布,一炷香,夜间烧香进山,进庙磕个头,不能说话,然后摸着神像用白布一揽,脊梁对脊梁,背起来就走,搬的神有老龙王(称大驾),五位娘娘,大太子,小太孙等共十二尊像。
搬神下山,行进有序,两班锣鼓一前一后,旗牌伞扇,金瓜钺斧领先,后面是龙辇。先太子、太孙,中间大驾,随后娘娘,最后锣鼓,长长一串,热闹又好看。搬龙王大都在中午,四个人抬一尊辇在街上跑,并随着锣鼓咚呛声耍辇。人们争相观看,把街道都堵塞了。抬完龙王后,放落龙棚,每天中午乡绅几人进行祈雨,老龙王辇前放着“祈雨文”(此文由清莱芜知县叶方恒所写)并放一木制“滚卦”上多楞,写有“即时大雨”“当日大雨”“三日大雨”等祈祷后滚,如有应验即准备“贺雨”又称“谢雨”。
“送神”也称“封神”就是把龙王送回黑龙潭庙里。
2008年12月,“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搬龙王”被列入莱芜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使这一民间习俗得以传承和发展。

赵小赵(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