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铁人”足迹

家乡区县: 渭南市大荔县

      铁人”王进喜祖籍大荔县羌白镇焦家村的事实得到确认后,怀着对英雄的无限思念和崇敬之情,我们一行沿着王氏先祖西去的路径,踏上了赴“铁人”故乡 ---甘肃玉门的寻访行程。

    我们来到了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市(县级市),这里东邻钢城嘉峪关,西通敦煌,南屏祁连山,北达中蒙边境马鬃山口岸,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光热充沛,水源充足,可谓茫茫戈壁中的奇异“绿洲”、一块水草丰茂之地。征尘未洗,我们便急不可耐地驱车70公里来到王进喜的出生地---赤金镇和平村(原赤金堡王家屯村)。这是一个和内地无二的小村庄,初次造访似乎是进了焦家村,一切都是那样的亲切。满怀敬仰地参观完铁人故居纪念馆,我们即刻被浓浓的乡情所包围和感动。素不相识的乡亲们听说自“铁人”祖籍地来了远客,纷纷奔走相告,竞相围拢上来诉说“铁人”家史:“王家是清朝同治年间从陕西大荔迁来的,王宝学(王进喜的祖父)来时一个人。”“王宝学到王家屯后与村里的张寡妇成婚,生下王金堂(王进喜的父亲)、王玉堂(王月明的祖父)兄弟俩。”“王金堂小时家境还不错,当时算得上本地的中农,家里有骡马和田地。金堂在私塾受过教育,有一定文化,后来常代乡邻书写信件、诉状等。进喜的母亲(何占信)也识文断字,是我们当地人。”“王金堂不惑之年喜得贵子---王进喜。按照祖籍传统习俗,父母把孩子和乘孩子用的筛子放在秤上一称整好十斤,于是就给孩子起乳名“十斤娃”。”“王金堂晚年因遭遇官司急瞎了双眼,王家从此衰败。6岁的王进喜曾用棍子领着父亲沿街乞讨。”“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10岁的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常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王进喜的弟妹、儿孙都在大庆工作和生活,家里只剩下堂侄王月明。”……乡亲们的诉说,使我们对王进喜及其王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自信心变得更强。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热谈时,王月明闻讯赶来,他拉住我们的手久久不松,眼睛明显有些湿润,盛情邀请到家一叙。在王家,浓浓的乡音和亲情再一次感染了我们,家中的陈设、主人的言行,那么亲、那么近,那么再熟悉不过,活脱脱地道道的关中家庭秦东汉。王月明拿出成堆的“铁人”资料让亲人过目,并极其庄重地一一将家人介绍给我们认识。他说,老一辈人常讲祖籍在同州府大荔县,但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回去过。王进喜倒是在1970年4月自大庆赴玉门参加全国石油工作会议时途经陕西停留过,可是因时间关系没能去大荔寻亲问祖,最多也只是在陇海线的列车上北望过两次祖籍地。谈到国家石油部原常务副部长焦力人,王月明十分肯定地说:“王进喜和焦力人是至交,可以说王进喜的成长是焦力人悉心培养的结果。我在王进喜诞辰八十周年(2003年)纪念活动时见到焦老,他还亲切地叫我小乡党呢。”电视上的秦腔戏开始后,我们不忍再打扰痴迷秦腔的这一家人,起身辞别。老人执拗地把我们送到村口,一直默默地目送我们渐渐远去。
    在“铁人”故乡的日日夜夜里,我们耳畔时常回响起王进喜那秦风秦韵的话语: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此时此刻,我们不再感到寂寞和失意,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君可见陇原处处有乡党。

错过(2014-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