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倒的文峰塔

家乡区县: 阜阳市阜南县

文峰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梯道贯顶。一、三、五、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在南、西、东三面各有三门。塔为密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串攒尖,造型朴素庄严。

位于安徽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据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

文峰塔既与“文”相关又极富道教色彩,该塔一些砖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祁求的鲤鱼跳龙门,还有阴阳鱼图案。这对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心理和阜阳历史等方面都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宝贵资料。总之,这类塔属于旧时所谓风水塔。

文峰塔千年不倒的原因

第一,在建筑力学中期稳定作用是建筑的主体部分,文峰塔主体部分实际上几乎是上下同宽。在塔身最宽的第五层与第一层相比,主体塔身只是增加了91厘米,相对于近40米塔高影响甚微。而塔檐上下的差距达到了3.71米,所以文峰塔仅仅是外观轮廓上给人们“上大下小”的倒立印象。

第二,文峰塔地基坚固。地基中含有夯土的成分,非常坚硬,密度几乎相当于混凝土。

第三,文峰塔的平面八角形结构稳定。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塔的平面大都是方形,如云南的大理三塔。到了宋辽时期,以八角形为平面成为主流形式。这种结构在巨大的风力或强烈的地震波等传来外力的时候,会沿着径向或弦向对称传递,塔身不会像方形的木塔那样产生过大的扭曲或变形。建筑如果是锐角,它容易受集中荷载,更容易损坏;而如果转角是钝角的话,就能更抗震。

第四,文峰塔采用砖制斗拱,在搭扣时留有松动余地,具有缓冲巨大外力的功能。

第五,文峰塔每层四窗,错落分布,这样就形不成减力。如果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减力,就容易从窗户处裂开。而且文峰塔的窗户和塔门,从上到下通风很好,这样就减轻了砖头的腐蚀和脱落。

第六,文峰塔的内部横梁,一个作用是结构的需要,一个是加固了内部拉纤的作用,整体性更加稳固。在古代,没有钢筋水泥的前提下,古人用“井字形”的木架,组成上下相通的方形孔洞,上下相望,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

第七,每一层的高度和墙壁的厚度由下至上递减,即每一层的重量越来越轻,这样塔基承重量大为减少。整个塔身的重量来讲,上面五层的重量小于下面两层的重量,即‘不倒翁’的原理。

文峰塔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阜阳市最高的建筑物,自古以来是阜阳历代的标志性建筑。

梧桐子个人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75525862.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 http://wm23.cn/wxcugmzhangj

新浪微博个人主页 http://m.weibo.cn/u/5163616895

新浪博客个人主页 http://blog.sina.com.cn/u/5163616895

wiki词条个人主页 http://www.wm23.com/wiki/uc/86855.htm

欢迎小伙伴们来访哈~

夜未央(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