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馍【二】

家乡区县: 阜阳市阜南县

制作工序

问起枕头馍为啥好吃,洪师傅说“其实和做其它馍工序都差不多,关键是选好料,做好每道活儿”。但是一进他的作坊,我就感觉到了不同。作坊放了两只口径约1米的大锅;案板中间靠墙的地方,上了一个大铁环,案板旁放着一根约两米长、5公分粗的铁棍。询问得知,这是和面用的。   

在一切清理干净后,洪师傅把满满一袋面“噗的”倒上案板,开始和面。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特殊的和面了。只见他迅速在中间扒点坑,“哗的”倒上半锅水,三下五除二,把面拢成了一体。接下来拿起那根特制的铁棍,熟练的把一头插进案板上的铁环,咣叽咣叽地开始“轧面”。这显然是个力气活儿,洪师傅不断的移动铁棍一头,又不断地把身体压上去;轧平轧薄后,撒上干面,折叠起来再轧……如此反复不下30遍,直到面身变得滋润、结实、柔软,不再有一片硬皮。   

一道工序下来,一个小时过去了,洪师傅已经是汗流浃背。   

接下来的揉面,是更强的体力活,同时也是技巧活。他要把每个馍坯短时间内揉出面筋,并做成漂亮的馍型。

“只见这壮汉如猛虎下山,将面牢牢按在馍案上,脚尖点地,身体前倾,把全身两臂的力量都用在面团上,一起一伏”。馍坯在他的手下被反复地搓来揉去,变得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有弹性。有人数了一下,一块馍坯在上锅前要被揉368下。   

面不怕揉,越揉面筋越多,吃起来越筋道。”这功夫是祖传的手艺,洪亮军最看重的是枕头馍的质量和信誉。   

一环扣一环,没有喘息空,因为发酵不等人啊!”洪师傅汗如雨下。尽管如此,一锅馍(15个)揉下来,汗水伴随洪师傅又流了一个钟头。   

枕头馍不养老、不养小,力气不全干不了”。事实印证了洪师傅的话。   “城里人为啥喜欢吃咱的模,道理就在这套硬功夫上!”   

“不仅要味道好、口感好,造型也要好”,侍弄起揉好的馍坯,洪师傅象侍弄一个刚出生的婴孩,“馍头窝的都不一样,要传统造型。”   

洪亮军烧火用的不是一般的炉灶,是没有烟囱的地锅,这样火不会随烟囱偏移,锅内的馍就能受热均匀。   

烧火也很关键,既不能烧糊了焦,又不能蒸不熟。这里很有讲究。有的外行人想模仿,就是做不好,”洪亮军边做边说,“过去没有钟,老辈子人就点燃一炷香做参考,香燃尽,馍就差不多蒸透了。没有香的,也可用粗碗盛一碗水放在锅盖上,等碗里的水烫得不能挨了,馍就差不多了。”   

终于等到出锅了,亲眼瞧见雪白诱人、馍焦金黄的枕头馍,真的让人喜不自禁、垂涎欲滴。   尝一口,喷喷香,吃一块,爽到心。我大口咬着,囫囵吞着,不一会儿,好几块馍下肚了,脸也撑的通红,要不是怕增肥,我还想吃。   

洪师傅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没有人继承他的手艺。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一般不愿意干这么累又赚钱很少的活。他最大的愿望是扩大洪记枕头馍的规模,再注册一个商标,打出自己的品牌来。让更多的人能吃上正宗的洪记枕头馍。

梧桐子个人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75525862.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 http://wm23.cn/wxcugmzhangj

新浪微博个人主页 http://m.weibo.cn/u/5163616895

新浪博客个人主页 http://blog.sina.com.cn/u/5163616895

wiki词条个人主页 http://www.wm23.com/wiki/uc/86855.htm

欢迎小伙伴们来访哈~

夜未央(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